LRC歌词
[ilingku:107]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87]谁是好学生
[00:04.21]我们的问题
[00:05.49]也是孔门弟子的问题
[00:08.63]讨论结束后
[00:10.01]子路 冉有
[00:11.33]公西华先走
[00:12.75]曾熹后走
[00:14.65]曾熹就问孔子
[00:16.21]他们三个讲的怎么样
[00:18.79]孔子说
[00:19.53]也就是讲了各自的想法而已
[00:22.51]曾熙问
[00:23.37]先生为什么要孝仲由呢
[00:26.19]孔子说
[00:27.23]治国靠礼
[00:28.93]他一点都不谦让
[00:30.53]所以我笑他
[00:32.59]看来孔子的审之是含有讥孝意味的微笑
[00:37.93]曾皙又问
[00:39.01]难道冉裘讲的不是治国吗
[00:42.07]孔子问
[00:42.91]怎么不是
[00:44.59]曾皙又问
[00:45.67]那么公西赤讲的不是治国吗
[00:48.67]孔子说
[00:49.57]有祭祀
[00:50.55]有结盟
[00:51.47]不是治国是什么
[00:53.45]如果阿赤都只能做小事
[00:55.73]谁来做大事
[00:58.98]这次讨论就到此为止
[01:01.48]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让后人猜
[01:05.22]比方说
[01:06.04]孔子对他的这四个学生到底怎么看
[01:10.70]曾皙好像是欣赏的无与点野嘛
[01:15.06]其他三位呢
[01:16.30]似乎没什么
[01:17.34]不过各言其志也异议
[01:20.46]其实 子路 冉有
[01:22.12]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好学生
[01:25.02]他们三个的关系也可能比较密切
[01:27.90]多次同时在论语中出现
[01:30.91]比如仍具先进篇
[01:33.27]子路曾经问孔子
[01:35.27]听到了你去做吗
[01:37.51]孔子说
[01:38.57]父亲和兄长都在
[01:40.33]怎么能听到了就做
[01:42.93]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01:45.05]听到了就去做吗
[01:46.90]孔子说 当然
[01:48.47]听到了就该去做
[01:51.07]这下子公西华不动了
[01:53.09]同一个问题怎么会有两种答案呢
[01:56.33]所以他对孔子说
[01:58.01]赤也惑
[01:59.37]敢问
[02:01.27]孔子回答说
[02:02.69]求也退
[02:03.99]故进之
[02:05.53]由也兼人
[02:07.01]故退之
[02:09.45]求就是冉友
[02:10.95]犹就是子路
[02:12.37]退就是退缩
[02:13.91]奸人就是勇为
[02:16.63]冉有这个人大约比较瞻前顾后
[02:19.83]因此孔子鼓励他勇往直前
[02:22.87]子路这个人则胆大妄为
[02:25.09]因此孔子告诫他不要听风就是雨
[02:29.17]孔子的因材施教这条记载就是证明
[02:34.63]其实孔子对子路冉有
[02:36.93]公西华是有评价的
[02:39.17]只不过不在这一片
[02:40.73]在公冶长
[02:43.35]当时鲁国有个贵族叫孟武伯的
[02:46.41]曾经问孔子
[02:48.16]子路
[02:48.80]冉有和公西华是否仁
[02:52.40]孔子的回答是
[02:53.84]子路可以负责千乘之国的兵役和军政
[02:57.54]冉友可以当易县的长官和大夫的管家
[03:01.66]公西华可以当外交官和主持人
[03:05.55]至于他们是不是人
[03:07.47]不知道
[03:09.25]此外
[03:10.03]同为先进篇
[03:11.41]还记录了孔子与季子然的对话
[03:15.11]这人问孔子
[03:16.55]子路和冉友算不算大臣
[03:19.47]孔子回答说
[03:20.77]他们两个可以算是巨臣
[03:23.88]意思也很清楚
[03:25.10]不算大臣
[03:27.52]把这几条材料放在一起
[03:29.74]孔子的看法就很明确了
[03:32.82]他肯定子路
[03:34.20]冉有和公西华的能力
[03:36.40]而且说法和他们的自我评价一样
[03:39.74]但对他们的境界有保留
[03:43.57]什么是巨臣
[03:45.05]就是有工作能力的臣僚
[03:47.67]什么是大臣
[03:49.35]孔子的定义是
[03:50.91]以道弑君
[03:52.45]不可择职
[03:54.55]也就是说
[03:55.53]以大道和正义来辅佐君主
[03:58.55]包括诸侯和大夫
[04:00.49]如果行不通
[04:01.47]就辞职
[04:03.31]显然
[04:03.97]子路和冉友还做不到这一点
[04:06.89]所以孔子不承认他们是大臣
[04:10.37]也所以
[04:11.13]季子然又问了一句
[04:12.91]那他们会一切都顺从老板
[04:15.25]是老板的跟屁虫吗
[04:17.87]孔子说
[04:18.98]杀父弑君的事
[04:20.57]倒不会跟着干
[04:22.71]这就很清楚
[04:23.89]子路和冉友有工作能力
[04:26.15]能够治国齐家
[04:28.03]有道德底线
[04:29.31]不会弑君杀父
[04:31.61]但还没有达到以道弑君
[04:34.25]不可择止的最高境界
[04:38.46]这是子路和冉友
[04:40.28]公西华呢
[04:41.78]也是个有能力的
[04:43.14]尤其擅长外交
[04:45.66]据论语 雍也
[04:47.60]公西华曾出使齐国
[04:49.94]公西华走了以后
[04:51.32]冉有就为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
[04:55.76]这个请诉是要还是借
[04:58.68]不清楚
[05:00.42]冉友为什么能向孔子请诉
[05:03.40]因为擅长理财的冉有这时是孔子的大管家
[05:07.86]他是先当孔子的宰
[05:09.86]为孔子理财
[05:11.30]然后才当季康子的宰
[05:13.28]为季康子理财的
[05:15.90]冉有请肃
[05:17.42]孔子怎么说
[05:19.06]孔子说
[05:19.84]给他六斗四升
[05:22.67]燃油请求再加一点
[05:24.71]孔子说
[05:25.45]那就再加两斗四升
[05:28.61]结果呢
[05:29.55]燃油给出的小米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05:33.47]孔子就不高兴了
[05:35.51]孔子说
[05:36.31]阿赤出使齐国
[05:38.07]坐着高级轿车
[05:39.51]穿着漂亮衣服
[05:41.17]君子周急不济富
[05:43.75]只可雪里送炭
[05:45.31]哪能锦上添花
[05:48.95]此事是一个疑案
[05:50.47]有许多问题弄不清
[05:52.70]比方说
[05:53.54]公西华出差
[05:54.88]为什么要孔子给钱
[05:57.06]他出的究竟是公差替鲁军办事
[06:00.28]还是私差替孔子办事
[06:04.10]公西华乘肥马邑轻裘
[06:07.34]他的母亲为什么还没钱用
[06:10.12]公西华家里缺钱缺粮
[06:12.40]他自己为什么不说要燃有去倾诉
[06:16.42]这些问题
[06:17.32]学术界历来争执不下
[06:20.17]我认为
[06:21.01]公西华出的是公差
[06:23.53]他承肥马邑轻裘是鲁军给他的待遇
[06:27.25]也是为了鲁国的体面
[06:29.37]但公款不能私用
[06:31.39]公西华也不能把鲁军的钱给母亲
[06:34.19]或者让母亲和自己一样乘肥马邑轻裘
[06:39.26]挪用公款是不忠
[06:41.22]母亲没钱是不孝
[06:43.76]忠孝不能两全
[06:45.52]公西华只能如此
[06:48.32]冉友却认为
[06:49.70]一个人在外头风光体面
[06:51.74]家里也不能穷兮兮的
[06:54.44]可是这话并不能去对鲁军讲
[06:57.06]也就只好向老师要钱
[06:59.94]孔子认为冉有的要求有一定道理
[07:02.70]就批准了
[07:03.40]六斗四升
[07:04.46]再加两斗四升
[07:07.01]冉有呢
[07:07.93]觉得这么一点小米并不能使公西华的母亲也和他儿子一样体面
[07:12.97]就自作主张给了一大笔
[07:16.11]这就和孔子的想法不同了
[07:19.54]孔子认为
[07:20.48]即便是慈善事业
[07:22.10]也不是这么做的
[07:23.68]何况冉有的做法还是慷他人之慨
[07:28.88]事实上
[07:29.74]就在子华始于其然
[07:32.36]子为其母请粟
[07:33.98]这一章后面紧接着就有一条相关记录
[07:37.30]也在论语
[07:38.42]庸也
[07:39.91]这记录说
[07:40.97]孔子有个学生叫袁思
[07:43.83]袁思就是元县
[07:45.57]字子思
[07:46.71]生于公元前五百一十五年
[07:48.87]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07:50.63]黄埔三期的
[07:52.69]这人是个贫困生
[07:54.63]如果说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富的
[07:57.75]原县就是最穷的
[08:00.37]公西华家里没钱
[08:02.29]那是相对他在外面的风光而言
[08:05.37]垣县却是真穷
[08:07.19]穷的叮当响
[08:09.50]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08:11.40]孔子让他做了自己的管家
[08:13.68]并给他素九百
[08:16.48]九百什么斗生胡但不知道
[08:22.06]但孔子的俸禄是素六万九百
[08:25.70]也不算少
[08:26.92]可是原先不要
[08:29.00]孔子就说
[08:29.88]你不要拒绝
[08:31.34]自己不吃也可以给乡亲们吗
[08:34.62]可见孔子并不小气
[08:36.42]但有原则
[08:37.98]该给就给
[08:39.22]该多少就多少
[08:40.74]不该给就不给
[08:44.06]当然
[08:44.64]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08:46.18]孤忘言之
[08:48.35]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三点
[08:50.77]第一
[08:51.67]孔子的生活水平至少是小康
[08:54.65]否则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给学生
[08:57.65]第二
[08:58.41]孔子有如大夫的家族
[09:00.67]有老板
[09:01.67]还有管家
[09:03.53]第三
[09:04.23]孔门师生关系不错
[09:05.93]有如家人
[09:07.37]学生帮先生管事
[09:09.05]还多少有一点自主权
[09:11.33]同学之间也像兄弟
[09:13.25]连同学家里的事都管
[09:16.77]这就是公西华的情况
[09:19.97]公西华达到了最高境界吗
[09:23.05]也没有
[09:25.13]孔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09:28.23]仁
[09:29.87]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是什么
[09:32.71]和子路
[09:33.45]冉友一样
[09:34.41]也是不知其人也
[09:37.75]其他学生呢
[09:38.97]孔子没说
[09:40.07]估计也不算
[09:41.57]因为在孔子看来
[09:42.83]就连他自己都达不到
[09:45.79]孔子说的很清楚
[09:47.37]若圣与人
[09:48.93]则无其感
[09:50.99]也就是说
[09:51.93]圣和仁这两种评价
[09:53.87]我是不敢当的
[09:55.96]孔子都不敢当
[09:57.20]就别说是学生们了
[09:59.74]有人说
[10:00.40]孔子这话是谦虚客气
[10:02.86]不能当真
[10:04.36]因为在若圣与人
[10:05.88]则无其感后面还有孔子的自我评价
[10:09.90]要说我这个人为之不厌
[10:12.18]诲人不倦倒还差不多
[10:15.68]于是人们就想
[10:17.10]孔子不会只是学习不厌烦
[10:19.90]遇人不疲倦吧
[10:22.06]孔子的境界也不会仅此而已吧
[10:25.46]可见
[10:26.12]若圣与人则无其感是谦虚
[10:30.48]孔子是谦虚吗
[10:32.48]未必
[10:34.12]实际上
[10:34.82]为之不厌
[10:35.90]诲人不倦这个评价并不算低
[10:39.46]所以公西华马上就接了一句
[10:41.74]这正是我等学不来的
[10:44.60]当然
[10:45.22]公西华也可能是拍马屁
[10:47.62]但不管怎么说
[10:48.64]孔子自己不算人
[10:50.52]学生们也就算不了
[10:52.22]包括曾惜
[10:54.65]那么
[10:55.41]孔子欣赏曾惜什么
[10:58.41]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11:01.07]曾熹这个人在孔门弟子中远不如他儿子曾参重要
[11:06.07]他在论语中也就出现了一次
[11:08.95]按照孟子的说法
[11:10.39]他也不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11:13.50]孟子说
[11:14.14]孔子最欣赏的是钟行之士
[11:17.30]叫做忠道
[11:19.32]次一等是狂放之士
[11:21.46]叫做狂者
[11:23.28]再次一等是眷界之士
[11:25.78]叫做眷者
[11:27.58]最次一等是好好先生
[11:29.66]叫做乡远
[11:30.86]也叫乡怨
[11:33.39]中行之士
[11:34.39]不偏不倚
[11:35.41]中规中矩
[11:36.61]何于中庸之道最好
[11:39.43]狂放之士
[11:40.43]积极进取
[11:41.49]但至大财书次之
[11:44.76]眷诫之士洁身自好
[11:47.00]但消极无为在此
[11:49.88]好好先生表面上一团和气
[11:52.58]实际上同流合污
[11:54.36]看起来还无可指责
[11:56.16]最坏
[11:57.12]简直就是贼害道德的人
[11:59.44]即德之贼
[12:01.91]曾皙就是第二等的狂放之势
[12:04.99]即孔子之所谓狂
[12:08.11]孔子怎么会十分欣赏
[12:10.25]但如果孔子并不欣赏
[12:12.13]请问他那个无语点也又是什么意思
[12:16.81]对不起
[12:17.55]没人知道
[12:18.93]就连曾希自己大约也一头雾水
[12:22.57]下课以后
[12:23.35]他故意落在后面问这问那
[12:25.93]就因为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单单夸他
[12:30.06]可惜曾皙不敢直接问
[12:32.04]孔子也不直接答
[12:34.02]说了半天还是不清不楚
[12:36.28]惹得后人乱猜
[12:39.20]从朱熹开始
[12:40.32]就各种说法都有
[12:41.84]众说纷纭
[12:42.90]莫衷一世
[12:45.04]我倒是比较赞成李泽厚先生的观点
[12:48.47]孔子也许不过一时赞叹
[12:51.11]未必有什么深意
[12:53.17]但要说一点意思都没有
[12:55.33]怕也不是
[12:57.05]意思嘛
[12:57.79]应该还是有一点的
[13:00.22]事实上
[13:00.98]即便曾皙本人不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
[13:04.70]他那个御乎夷
[13:06.62]风乎吾鱼
[13:07.98]勇而归的志愿
[13:09.52]孔子还是真欣赏
[13:11.82]所谓无与点也
[13:13.42]既是孔子一时之赞叹
[13:15.84]恐怕也是他由衷之赞叹
[13:19.49]这就有点意思了
[13:21.45]什么意思呢
[13:22.83]我认为就是乐
[13:25.75]乐是孔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
[13:29.35]在孔子那里
[13:30.39]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
[13:32.97]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
[13:36.93]孔子有句名言
[13:38.37]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41.5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44.70]也就是说
[13:45.63]对于知识和学问
[13:47.21]知道不如喜欢
[13:48.93]喜欢不如快乐
[13:50.55]快乐是最高境界
[13:53.71]为什么
[13:54.57]孔子没说
[13:56.05]但可以从他的另一句话去猜
[13:58.87]孔子的另一句名言是
[14:00.91]古之学者谓己
[14:03.03]今之学者谓仁
[14:06.63]还有一句话也可以做参考
[14:08.77]就是君子求诸己
[14:10.79]小人求诸人
[14:14.03]己就是自己
[14:15.77]人就是别人
[14:17.37]为己就是为自己
[14:19.17]为人就是为别人
[14:21.19]同样
[14:21.87]求己就是求自己
[14:23.69]求人就是求别人
[14:25.89]所以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为人不如为己和求人不如求己
[14:33.86]这就很难被某些人接受
[14:36.60]孔夫子大圣人
[14:38.36]怎么会说这种自私自利的话
[14:41.48]于是后世的一些儒生便千方百计来做一些曲里拐弯的解释
[14:47.04]比如把求解释为要求
[14:49.86]责备
[14:51.14]其实
[14:52.18]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界定在学习的范围内
[14:55.26]就完全正确
[14:57.74]人为什么要学习
[14:59.58]归根结底在为了自己
[15:02.84]往小里说
[15:03.82]是为了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谋生
[15:06.82]往大里说
[15:07.88]则是为了自己能够堂堂正正做人
[15:11.60]甚至我们还可以说
[15:13.06]自食其力谋生
[15:14.52]正是堂堂正正做人
[15:17.68]谋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15:19.76]别人替代不了
[15:21.20]做人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儿
[15:23.38]别人也管不着
[15:25.61]为了自己能够问心无愧的活着而做人
[15:28.73]这是君子
[15:30.35]为别人活着
[15:31.41]做给别人看
[15:32.71]这是小人
[15:34.55]这就叫古之学者为己
[15:37.03]今之学者为人
[15:40.07]为自己
[15:41.05]也就只能靠自己
[15:42.87]所谓求诸己
[15:44.33]就是靠自己
[15:45.83]所谓求助人
[15:47.01]就是靠别人
[15:48.65]别人和自己
[15:49.73]谁可靠自己
[15:52.54]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15:54.42]也不靠神仙皇帝
[15:56.36]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15:58.32]全靠我们自己
[16:00.64]国际歌的说法比那些酸腐文人的解释好
[16:05.79]读书 学习
[16:06.93]做学问
[16:07.91]既然是为了自己
[16:09.41]也只能依靠自己
[16:11.11]那就必须快乐
[16:13.37]因为学习的目的原本就是人的幸福
[16:16.77]如果这幸福的表现形式居然是痛苦
[16:19.97]那他还是不是幸福就成了问题
[16:23.89]何况
[16:24.25]在孔子看来
[16:25.31]学习是终身的事
[16:27.13]如果学习是痛苦的
[16:28.71]岂非让人痛苦一辈子
[16:31.49]实际上
[16:32.29]孔子一直都在强调快乐
[16:35.13]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
[16:37.05]学而时习之
[16:38.61]不亦乐乎
[16:40.83]这也是一句历来说不清的话
[16:43.86]时
[16:44.36]是按时还是实时
[16:47.14]习是练习还是复习
[16:49.78]有争议
[16:51.10]但学习应该快乐愉悦则是肯定的
[16:55.93]其实你看孔子的教学
[16:57.73]比如他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16:59.59]是何等的快乐
[17:01.13]他的课堂简直就是快乐大本营
[17:04.57]所以
[17:05.15]我从来不赞成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
[17:08.85]更不主张头悬梁锥刺股
[17:11.79]我的口号是
[17:12.85]如果所有的学校和课堂都充满快乐
[17:16.01]中国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17:20.42]学习是快乐的
[17:22.14]谁在学习中快乐
[17:23.92]谁就是孔子的好学生
[17:27.14]曾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17:29.32]我们不清楚
[17:30.58]但他至少是快乐的
[17:32.38]或者认为快乐是重要的
[17:35.20]所以孔子赞成他
[17:37.88]但是
[17:38.72]如果既像孔子一样好学
[17:40.94]又像曾皙一样快乐
[17:42.98]恐怕就非成为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不可
[17:46.84]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17:49.68]颜回
[17:52.04]颜回 字子渊
[17:53.84]所以也叫颜渊
[17:56.24]他生于公元前五百二十一年
[17:58.74]卒于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
[18:01.26]比孔子小三十岁
[18:02.90]黄甫二七的颜回经常受老师表扬
[18:07.62]最讨孔子喜欢
[18:09.60]而且孔子表扬他的话都很过头
[18:13.38]比如前面说过
[18:14.68]曾经两次有人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
[18:19.04]孔子都回答
[18:20.22]有颜回者好学
[18:22.62]还说颜回一死就没有了
[18:25.48]好像别人都不是他的学生
[18:28.71]孔子甚至还说
[18:30.09]他的学生当中
[18:31.21]只有颜回能够做到齐心三月不为人
[18:35.57]也就是长时间的不违背仁德
[18:38.81]至于其他学生
[18:40.21]顶多撑他十天半个月
[18:43.30]好家伙
[18:44.26]幸亏颜回只是不为
[18:46.46]还不算达到
[18:48.04]否则他连老师都超过了
[18:52.22]颜回为什么讨老师喜欢呢
[18:54.78]也有许多原因
[18:56.42]比如好学
[18:57.52]听话
[18:58.32]善悟等等
[19:00.50]但我认为
[19:01.34]颜回的乐恐怕是重要原因
[19:05.70]孔子曾经这样赞美颜回
[19:08.58]贤哉 回也
[19:10.42]一箪食
[19:11.46]一瓢饮
[19:12.48]在陋巷
[19:13.60]人不堪其忧
[19:15.06]回也不改其乐
[19:17.34]贤哉 回也
[19:20.74]箪
[19:21.18]就是盛饭的竹篮
[19:22.88]瓢就是舀水的刮瓢
[19:25.16]所谓一箪食
[19:26.50]一瓢饮
[19:27.44]也就是生活极其贫困简单
[19:30.30]这是许多人都忍受不了的
[19:33.12]只有颜回不改其乐
[19:35.90]穷开心吗
[19:37.26]喜欢住贫民区吗
[19:39.30]当然不是
[19:41.20]颜回之乐
[19:42.32]显然不在耽时嫖饮陋相
[19:45.80]而在谋道
[19:46.86]读书 做学问
[19:49.21]也就是说
[19:50.09]只要能够治学悟道
[19:51.89]颜回就快乐
[19:53.63]吃什么
[19:54.31]喝什么
[19:54.95]住在哪里
[19:55.91]无所谓
[19:57.17]这就叫不改其乐
[20:00.65]其就是颜回的其
[20:02.85]乐就是颜回自己的本来的固有的乐
[20:06.99]所以
[20:07.67]颜回不改其乐
[20:09.39]就意味着他把学问和道德本身当做了快乐
[20:13.93]这就是谋道治学的最高境界了
[20:17.99]难怪孔子要像唱咏叹调一样的夸他
[20:21.19]贤哉 回也
[20:22.80]贤哉 回也
[20:25.71]孔子不但夸颜回
[20:27.37]还要当着别的学生夸
[20:29.03]和别的学生做比较
[20:31.69]比如我们前面就说过
[20:33.49]孔子曾经问子贡
[20:35.13]你和颜回哪个更强
[20:37.87]子贡这人乖巧
[20:39.33]马上就说
[20:40.21]颜回比阿赐强多了
[20:42.67]结果孔子大为高兴
[20:45.31]孔子甚至替颜回抱不平
[20:47.95]他说
[20:48.85]颜回的学问和道德都好啊
[20:51.59]可是一贫如洗
[20:53.14]穷的叮当响
[20:55.15]阿刺不守本分
[20:56.67]去做生意
[20:57.75]投机取巧
[20:58.83]却一猜一个准
[21:00.21]次次发大财
[21:03.15]这话恐怕有问题
[21:05.22]颜回自己都不改其乐
[21:07.10]您老人家着的哪门子急
[21:09.98]安贫乐道固然好
[21:11.70]经商做官也不错嘛
[21:14.29]想当年您老人家想回国
[21:16.21]不就是子贡和冉有在张罗吗
[21:19.07]子贡不挣钱
[21:20.41]冉友不做官
[21:21.69]大家都学颜回
[21:23.61]您老人家周游列国
[21:25.27]谁赞助啊
[21:26.57]您老人家打道回府
[21:28.61]谁帮忙呢
[21:31.15]所以
[21:31.83]孔子夸颜回
[21:33.33]就有人服
[21:34.67]有人不服
[21:36.71]谁不服
[21:37.91]子路
[21:39.74]据论语 述儿
[21:41.36]有一次孔子当着子路的面对颜回说
[21:45.14]有人用就做官
[21:47.22]没人用就归隐
[21:49.70]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21:51.36]只有咱俩吧
[21:53.84]子路一听就不高兴了
[21:56.00]子路说
[21:57.00]先生如果行军作战
[21:59.10]又和谁一起
[22:01.54]孔子当然明白子路的意思
[22:03.66]就反唇相讥说
[22:04.82]反正不和空手打虎
[22:07.26]赤脚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一起
[22:10.40]呵
[22:12.49]可真是好玩
[22:13.71]这哪像圣人和圣徒对话
[22:15.97]简直就是小孩子吵架斗嘴
[22:19.17]但我读论语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真实的场面
[22:23.93]我和李泽厚
[22:24.95]李陵先生一样
[22:26.23]最喜欢子路和子贡
[22:28.52]他们一个有勇
[22:29.78]一个有谋
[22:30.98]就像李逵和吴用
[22:32.70]实在是爱杀人也
[22:35.52]事实上
[22:36.34]子路的话是有道理的
[22:38.38]您老人家总是夸颜回
[22:40.44]请问
[22:41.04]做事靠谁
[22:42.36]用钱靠谁
[22:43.86]平治天下保家卫国又靠谁
[22:48.78]但孔子的话也有道理
[22:51.22]那就是子路的有勇无谋不可取
[22:55.66]孔子其实也是喜欢子路的
[22:57.98]他曾经这样赞美子路
[23:00.59]穿着旧袍子和穿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
[23:04.29]却心安理得
[23:05.35]毫无愧色的
[23:06.77]也只有阿尤吧
[23:09.85]别人阔气不嫉妒
[23:11.81]自己贫困不贪求
[23:14.03]怎么会不好
[23:15.89]子路难得一回表扬
[23:17.51]就老念叨这几句
[23:19.60]孔子又说
[23:20.60]不过如此
[23:21.78]念叨什么
[23:23.46]这就是敲打了
[23:25.78]孔子为什么总是敲打子路
[23:28.22]就因为子路太冲了
[23:29.94]危险
[23:31.10]他担心子路会出问题
[23:34.02]据论语 先进
[23:35.68]孔子甚至说过这样的话
[23:37.98]像阿尤这样的
[23:39.54]恐怕不得好死吧
[23:42.42]孔子这话原本带有开玩笑的意思
[23:45.88]当时孔子和四个学生在一起谈话
[23:49.06]大孝子闵子谦恭恭敬敬
[23:51.58]一脸的严肃
[23:53.00]冉有和子贡谈笑风生
[23:55.38]快快活活
[23:56.98]子路呢
[23:58.14]行行如也
[23:59.88]也就是愣头愣脑
[24:01.30]杠杠的
[24:02.74]孔子就说了这句玩笑话
[24:05.24]没想到却不幸成为事实
[24:09.70]公元前四百八十年
[24:11.30]魏国发生了内乱
[24:12.82]情况十分危急
[24:14.58]因为弟子多事于位
[24:16.84]所以孔子非常担心
[24:19.23]据左传
[24:20.15]哀公十五年
[24:21.53]孔子说
[24:22.65]阿柴是会回来的
[24:24.67]阿尤可是死了
[24:27.79]柴 就是高柴
[24:29.43]自子高或季高
[24:31.47]黄埔二期的
[24:32.61]比孔子小三十岁
[24:34.53]他个子很矮
[24:35.71]相貌较丑
[24:36.85]智商不高
[24:38.78]据论语 先进
[24:40.22]孔子对他和子路的评价是
[24:42.60]高柴愚笨
[24:44.18]重油 鲁莽
[24:46.62]结果
[24:47.34]矮小愚笨的高柴回来了
[24:49.78]强壮英武的子路牺牲了
[24:52.38]而且死的很悲壮
[24:53.86]很惨烈
[24:55.96]孔子的心里真是很难过
[25:00.38]子路壮烈牺牲是在孔子七十二岁那一年
[25:05.12]这时孔子的状况和心境又如何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87]谁是好学生
[00:04.21]我们的问题
[00:05.49]也是孔门弟子的问题
[00:08.63]讨论结束后
[00:10.01]子路 冉有
[00:11.33]公西华先走
[00:12.75]曾熹后走
[00:14.65]曾熹就问孔子
[00:16.21]他们三个讲的怎么样
[00:18.79]孔子说
[00:19.53]也就是讲了各自的想法而已
[00:22.51]曾熙问
[00:23.37]先生为什么要孝仲由呢
[00:26.19]孔子说
[00:27.23]治国靠礼
[00:28.93]他一点都不谦让
[00:30.53]所以我笑他
[00:32.59]看来孔子的审之是含有讥孝意味的微笑
[00:37.93]曾皙又问
[00:39.01]难道冉裘讲的不是治国吗
[00:42.07]孔子问
[00:42.91]怎么不是
[00:44.59]曾皙又问
[00:45.67]那么公西赤讲的不是治国吗
[00:48.67]孔子说
[00:49.57]有祭祀
[00:50.55]有结盟
[00:51.47]不是治国是什么
[00:53.45]如果阿赤都只能做小事
[00:55.73]谁来做大事
[00:58.98]这次讨论就到此为止
[01:01.48]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让后人猜
[01:05.22]比方说
[01:06.04]孔子对他的这四个学生到底怎么看
[01:10.70]曾皙好像是欣赏的无与点野嘛
[01:15.06]其他三位呢
[01:16.30]似乎没什么
[01:17.34]不过各言其志也异议
[01:20.46]其实 子路 冉有
[01:22.12]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好学生
[01:25.02]他们三个的关系也可能比较密切
[01:27.90]多次同时在论语中出现
[01:30.91]比如仍具先进篇
[01:33.27]子路曾经问孔子
[01:35.27]听到了你去做吗
[01:37.51]孔子说
[01:38.57]父亲和兄长都在
[01:40.33]怎么能听到了就做
[01:42.93]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01:45.05]听到了就去做吗
[01:46.90]孔子说 当然
[01:48.47]听到了就该去做
[01:51.07]这下子公西华不动了
[01:53.09]同一个问题怎么会有两种答案呢
[01:56.33]所以他对孔子说
[01:58.01]赤也惑
[01:59.37]敢问
[02:01.27]孔子回答说
[02:02.69]求也退
[02:03.99]故进之
[02:05.53]由也兼人
[02:07.01]故退之
[02:09.45]求就是冉友
[02:10.95]犹就是子路
[02:12.37]退就是退缩
[02:13.91]奸人就是勇为
[02:16.63]冉有这个人大约比较瞻前顾后
[02:19.83]因此孔子鼓励他勇往直前
[02:22.87]子路这个人则胆大妄为
[02:25.09]因此孔子告诫他不要听风就是雨
[02:29.17]孔子的因材施教这条记载就是证明
[02:34.63]其实孔子对子路冉有
[02:36.93]公西华是有评价的
[02:39.17]只不过不在这一片
[02:40.73]在公冶长
[02:43.35]当时鲁国有个贵族叫孟武伯的
[02:46.41]曾经问孔子
[02:48.16]子路
[02:48.80]冉有和公西华是否仁
[02:52.40]孔子的回答是
[02:53.84]子路可以负责千乘之国的兵役和军政
[02:57.54]冉友可以当易县的长官和大夫的管家
[03:01.66]公西华可以当外交官和主持人
[03:05.55]至于他们是不是人
[03:07.47]不知道
[03:09.25]此外
[03:10.03]同为先进篇
[03:11.41]还记录了孔子与季子然的对话
[03:15.11]这人问孔子
[03:16.55]子路和冉友算不算大臣
[03:19.47]孔子回答说
[03:20.77]他们两个可以算是巨臣
[03:23.88]意思也很清楚
[03:25.10]不算大臣
[03:27.52]把这几条材料放在一起
[03:29.74]孔子的看法就很明确了
[03:32.82]他肯定子路
[03:34.20]冉有和公西华的能力
[03:36.40]而且说法和他们的自我评价一样
[03:39.74]但对他们的境界有保留
[03:43.57]什么是巨臣
[03:45.05]就是有工作能力的臣僚
[03:47.67]什么是大臣
[03:49.35]孔子的定义是
[03:50.91]以道弑君
[03:52.45]不可择职
[03:54.55]也就是说
[03:55.53]以大道和正义来辅佐君主
[03:58.55]包括诸侯和大夫
[04:00.49]如果行不通
[04:01.47]就辞职
[04:03.31]显然
[04:03.97]子路和冉友还做不到这一点
[04:06.89]所以孔子不承认他们是大臣
[04:10.37]也所以
[04:11.13]季子然又问了一句
[04:12.91]那他们会一切都顺从老板
[04:15.25]是老板的跟屁虫吗
[04:17.87]孔子说
[04:18.98]杀父弑君的事
[04:20.57]倒不会跟着干
[04:22.71]这就很清楚
[04:23.89]子路和冉友有工作能力
[04:26.15]能够治国齐家
[04:28.03]有道德底线
[04:29.31]不会弑君杀父
[04:31.61]但还没有达到以道弑君
[04:34.25]不可择止的最高境界
[04:38.46]这是子路和冉友
[04:40.28]公西华呢
[04:41.78]也是个有能力的
[04:43.14]尤其擅长外交
[04:45.66]据论语 雍也
[04:47.60]公西华曾出使齐国
[04:49.94]公西华走了以后
[04:51.32]冉有就为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
[04:55.76]这个请诉是要还是借
[04:58.68]不清楚
[05:00.42]冉友为什么能向孔子请诉
[05:03.40]因为擅长理财的冉有这时是孔子的大管家
[05:07.86]他是先当孔子的宰
[05:09.86]为孔子理财
[05:11.30]然后才当季康子的宰
[05:13.28]为季康子理财的
[05:15.90]冉有请肃
[05:17.42]孔子怎么说
[05:19.06]孔子说
[05:19.84]给他六斗四升
[05:22.67]燃油请求再加一点
[05:24.71]孔子说
[05:25.45]那就再加两斗四升
[05:28.61]结果呢
[05:29.55]燃油给出的小米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05:33.47]孔子就不高兴了
[05:35.51]孔子说
[05:36.31]阿赤出使齐国
[05:38.07]坐着高级轿车
[05:39.51]穿着漂亮衣服
[05:41.17]君子周急不济富
[05:43.75]只可雪里送炭
[05:45.31]哪能锦上添花
[05:48.95]此事是一个疑案
[05:50.47]有许多问题弄不清
[05:52.70]比方说
[05:53.54]公西华出差
[05:54.88]为什么要孔子给钱
[05:57.06]他出的究竟是公差替鲁军办事
[06:00.28]还是私差替孔子办事
[06:04.10]公西华乘肥马邑轻裘
[06:07.34]他的母亲为什么还没钱用
[06:10.12]公西华家里缺钱缺粮
[06:12.40]他自己为什么不说要燃有去倾诉
[06:16.42]这些问题
[06:17.32]学术界历来争执不下
[06:20.17]我认为
[06:21.01]公西华出的是公差
[06:23.53]他承肥马邑轻裘是鲁军给他的待遇
[06:27.25]也是为了鲁国的体面
[06:29.37]但公款不能私用
[06:31.39]公西华也不能把鲁军的钱给母亲
[06:34.19]或者让母亲和自己一样乘肥马邑轻裘
[06:39.26]挪用公款是不忠
[06:41.22]母亲没钱是不孝
[06:43.76]忠孝不能两全
[06:45.52]公西华只能如此
[06:48.32]冉友却认为
[06:49.70]一个人在外头风光体面
[06:51.74]家里也不能穷兮兮的
[06:54.44]可是这话并不能去对鲁军讲
[06:57.06]也就只好向老师要钱
[06:59.94]孔子认为冉有的要求有一定道理
[07:02.70]就批准了
[07:03.40]六斗四升
[07:04.46]再加两斗四升
[07:07.01]冉有呢
[07:07.93]觉得这么一点小米并不能使公西华的母亲也和他儿子一样体面
[07:12.97]就自作主张给了一大笔
[07:16.11]这就和孔子的想法不同了
[07:19.54]孔子认为
[07:20.48]即便是慈善事业
[07:22.10]也不是这么做的
[07:23.68]何况冉有的做法还是慷他人之慨
[07:28.88]事实上
[07:29.74]就在子华始于其然
[07:32.36]子为其母请粟
[07:33.98]这一章后面紧接着就有一条相关记录
[07:37.30]也在论语
[07:38.42]庸也
[07:39.91]这记录说
[07:40.97]孔子有个学生叫袁思
[07:43.83]袁思就是元县
[07:45.57]字子思
[07:46.71]生于公元前五百一十五年
[07:48.87]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07:50.63]黄埔三期的
[07:52.69]这人是个贫困生
[07:54.63]如果说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富的
[07:57.75]原县就是最穷的
[08:00.37]公西华家里没钱
[08:02.29]那是相对他在外面的风光而言
[08:05.37]垣县却是真穷
[08:07.19]穷的叮当响
[08:09.50]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08:11.40]孔子让他做了自己的管家
[08:13.68]并给他素九百
[08:16.48]九百什么斗生胡但不知道
[08:22.06]但孔子的俸禄是素六万九百
[08:25.70]也不算少
[08:26.92]可是原先不要
[08:29.00]孔子就说
[08:29.88]你不要拒绝
[08:31.34]自己不吃也可以给乡亲们吗
[08:34.62]可见孔子并不小气
[08:36.42]但有原则
[08:37.98]该给就给
[08:39.22]该多少就多少
[08:40.74]不该给就不给
[08:44.06]当然
[08:44.64]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08:46.18]孤忘言之
[08:48.35]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三点
[08:50.77]第一
[08:51.67]孔子的生活水平至少是小康
[08:54.65]否则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给学生
[08:57.65]第二
[08:58.41]孔子有如大夫的家族
[09:00.67]有老板
[09:01.67]还有管家
[09:03.53]第三
[09:04.23]孔门师生关系不错
[09:05.93]有如家人
[09:07.37]学生帮先生管事
[09:09.05]还多少有一点自主权
[09:11.33]同学之间也像兄弟
[09:13.25]连同学家里的事都管
[09:16.77]这就是公西华的情况
[09:19.97]公西华达到了最高境界吗
[09:23.05]也没有
[09:25.13]孔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09:28.23]仁
[09:29.87]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是什么
[09:32.71]和子路
[09:33.45]冉友一样
[09:34.41]也是不知其人也
[09:37.75]其他学生呢
[09:38.97]孔子没说
[09:40.07]估计也不算
[09:41.57]因为在孔子看来
[09:42.83]就连他自己都达不到
[09:45.79]孔子说的很清楚
[09:47.37]若圣与人
[09:48.93]则无其感
[09:50.99]也就是说
[09:51.93]圣和仁这两种评价
[09:53.87]我是不敢当的
[09:55.96]孔子都不敢当
[09:57.20]就别说是学生们了
[09:59.74]有人说
[10:00.40]孔子这话是谦虚客气
[10:02.86]不能当真
[10:04.36]因为在若圣与人
[10:05.88]则无其感后面还有孔子的自我评价
[10:09.90]要说我这个人为之不厌
[10:12.18]诲人不倦倒还差不多
[10:15.68]于是人们就想
[10:17.10]孔子不会只是学习不厌烦
[10:19.90]遇人不疲倦吧
[10:22.06]孔子的境界也不会仅此而已吧
[10:25.46]可见
[10:26.12]若圣与人则无其感是谦虚
[10:30.48]孔子是谦虚吗
[10:32.48]未必
[10:34.12]实际上
[10:34.82]为之不厌
[10:35.90]诲人不倦这个评价并不算低
[10:39.46]所以公西华马上就接了一句
[10:41.74]这正是我等学不来的
[10:44.60]当然
[10:45.22]公西华也可能是拍马屁
[10:47.62]但不管怎么说
[10:48.64]孔子自己不算人
[10:50.52]学生们也就算不了
[10:52.22]包括曾惜
[10:54.65]那么
[10:55.41]孔子欣赏曾惜什么
[10:58.41]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11:01.07]曾熹这个人在孔门弟子中远不如他儿子曾参重要
[11:06.07]他在论语中也就出现了一次
[11:08.95]按照孟子的说法
[11:10.39]他也不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11:13.50]孟子说
[11:14.14]孔子最欣赏的是钟行之士
[11:17.30]叫做忠道
[11:19.32]次一等是狂放之士
[11:21.46]叫做狂者
[11:23.28]再次一等是眷界之士
[11:25.78]叫做眷者
[11:27.58]最次一等是好好先生
[11:29.66]叫做乡远
[11:30.86]也叫乡怨
[11:33.39]中行之士
[11:34.39]不偏不倚
[11:35.41]中规中矩
[11:36.61]何于中庸之道最好
[11:39.43]狂放之士
[11:40.43]积极进取
[11:41.49]但至大财书次之
[11:44.76]眷诫之士洁身自好
[11:47.00]但消极无为在此
[11:49.88]好好先生表面上一团和气
[11:52.58]实际上同流合污
[11:54.36]看起来还无可指责
[11:56.16]最坏
[11:57.12]简直就是贼害道德的人
[11:59.44]即德之贼
[12:01.91]曾皙就是第二等的狂放之势
[12:04.99]即孔子之所谓狂
[12:08.11]孔子怎么会十分欣赏
[12:10.25]但如果孔子并不欣赏
[12:12.13]请问他那个无语点也又是什么意思
[12:16.81]对不起
[12:17.55]没人知道
[12:18.93]就连曾希自己大约也一头雾水
[12:22.57]下课以后
[12:23.35]他故意落在后面问这问那
[12:25.93]就因为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单单夸他
[12:30.06]可惜曾皙不敢直接问
[12:32.04]孔子也不直接答
[12:34.02]说了半天还是不清不楚
[12:36.28]惹得后人乱猜
[12:39.20]从朱熹开始
[12:40.32]就各种说法都有
[12:41.84]众说纷纭
[12:42.90]莫衷一世
[12:45.04]我倒是比较赞成李泽厚先生的观点
[12:48.47]孔子也许不过一时赞叹
[12:51.11]未必有什么深意
[12:53.17]但要说一点意思都没有
[12:55.33]怕也不是
[12:57.05]意思嘛
[12:57.79]应该还是有一点的
[13:00.22]事实上
[13:00.98]即便曾皙本人不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
[13:04.70]他那个御乎夷
[13:06.62]风乎吾鱼
[13:07.98]勇而归的志愿
[13:09.52]孔子还是真欣赏
[13:11.82]所谓无与点也
[13:13.42]既是孔子一时之赞叹
[13:15.84]恐怕也是他由衷之赞叹
[13:19.49]这就有点意思了
[13:21.45]什么意思呢
[13:22.83]我认为就是乐
[13:25.75]乐是孔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
[13:29.35]在孔子那里
[13:30.39]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
[13:32.97]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
[13:36.93]孔子有句名言
[13:38.37]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41.5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44.70]也就是说
[13:45.63]对于知识和学问
[13:47.21]知道不如喜欢
[13:48.93]喜欢不如快乐
[13:50.55]快乐是最高境界
[13:53.71]为什么
[13:54.57]孔子没说
[13:56.05]但可以从他的另一句话去猜
[13:58.87]孔子的另一句名言是
[14:00.91]古之学者谓己
[14:03.03]今之学者谓仁
[14:06.63]还有一句话也可以做参考
[14:08.77]就是君子求诸己
[14:10.79]小人求诸人
[14:14.03]己就是自己
[14:15.77]人就是别人
[14:17.37]为己就是为自己
[14:19.17]为人就是为别人
[14:21.19]同样
[14:21.87]求己就是求自己
[14:23.69]求人就是求别人
[14:25.89]所以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为人不如为己和求人不如求己
[14:33.86]这就很难被某些人接受
[14:36.60]孔夫子大圣人
[14:38.36]怎么会说这种自私自利的话
[14:41.48]于是后世的一些儒生便千方百计来做一些曲里拐弯的解释
[14:47.04]比如把求解释为要求
[14:49.86]责备
[14:51.14]其实
[14:52.18]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界定在学习的范围内
[14:55.26]就完全正确
[14:57.74]人为什么要学习
[14:59.58]归根结底在为了自己
[15:02.84]往小里说
[15:03.82]是为了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谋生
[15:06.82]往大里说
[15:07.88]则是为了自己能够堂堂正正做人
[15:11.60]甚至我们还可以说
[15:13.06]自食其力谋生
[15:14.52]正是堂堂正正做人
[15:17.68]谋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15:19.76]别人替代不了
[15:21.20]做人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儿
[15:23.38]别人也管不着
[15:25.61]为了自己能够问心无愧的活着而做人
[15:28.73]这是君子
[15:30.35]为别人活着
[15:31.41]做给别人看
[15:32.71]这是小人
[15:34.55]这就叫古之学者为己
[15:37.03]今之学者为人
[15:40.07]为自己
[15:41.05]也就只能靠自己
[15:42.87]所谓求诸己
[15:44.33]就是靠自己
[15:45.83]所谓求助人
[15:47.01]就是靠别人
[15:48.65]别人和自己
[15:49.73]谁可靠自己
[15:52.54]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15:54.42]也不靠神仙皇帝
[15:56.36]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15:58.32]全靠我们自己
[16:00.64]国际歌的说法比那些酸腐文人的解释好
[16:05.79]读书 学习
[16:06.93]做学问
[16:07.91]既然是为了自己
[16:09.41]也只能依靠自己
[16:11.11]那就必须快乐
[16:13.37]因为学习的目的原本就是人的幸福
[16:16.77]如果这幸福的表现形式居然是痛苦
[16:19.97]那他还是不是幸福就成了问题
[16:23.89]何况
[16:24.25]在孔子看来
[16:25.31]学习是终身的事
[16:27.13]如果学习是痛苦的
[16:28.71]岂非让人痛苦一辈子
[16:31.49]实际上
[16:32.29]孔子一直都在强调快乐
[16:35.13]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
[16:37.05]学而时习之
[16:38.61]不亦乐乎
[16:40.83]这也是一句历来说不清的话
[16:43.86]时
[16:44.36]是按时还是实时
[16:47.14]习是练习还是复习
[16:49.78]有争议
[16:51.10]但学习应该快乐愉悦则是肯定的
[16:55.93]其实你看孔子的教学
[16:57.73]比如他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16:59.59]是何等的快乐
[17:01.13]他的课堂简直就是快乐大本营
[17:04.57]所以
[17:05.15]我从来不赞成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
[17:08.85]更不主张头悬梁锥刺股
[17:11.79]我的口号是
[17:12.85]如果所有的学校和课堂都充满快乐
[17:16.01]中国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17:20.42]学习是快乐的
[17:22.14]谁在学习中快乐
[17:23.92]谁就是孔子的好学生
[17:27.14]曾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17:29.32]我们不清楚
[17:30.58]但他至少是快乐的
[17:32.38]或者认为快乐是重要的
[17:35.20]所以孔子赞成他
[17:37.88]但是
[17:38.72]如果既像孔子一样好学
[17:40.94]又像曾皙一样快乐
[17:42.98]恐怕就非成为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不可
[17:46.84]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17:49.68]颜回
[17:52.04]颜回 字子渊
[17:53.84]所以也叫颜渊
[17:56.24]他生于公元前五百二十一年
[17:58.74]卒于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
[18:01.26]比孔子小三十岁
[18:02.90]黄甫二七的颜回经常受老师表扬
[18:07.62]最讨孔子喜欢
[18:09.60]而且孔子表扬他的话都很过头
[18:13.38]比如前面说过
[18:14.68]曾经两次有人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
[18:19.04]孔子都回答
[18:20.22]有颜回者好学
[18:22.62]还说颜回一死就没有了
[18:25.48]好像别人都不是他的学生
[18:28.71]孔子甚至还说
[18:30.09]他的学生当中
[18:31.21]只有颜回能够做到齐心三月不为人
[18:35.57]也就是长时间的不违背仁德
[18:38.81]至于其他学生
[18:40.21]顶多撑他十天半个月
[18:43.30]好家伙
[18:44.26]幸亏颜回只是不为
[18:46.46]还不算达到
[18:48.04]否则他连老师都超过了
[18:52.22]颜回为什么讨老师喜欢呢
[18:54.78]也有许多原因
[18:56.42]比如好学
[18:57.52]听话
[18:58.32]善悟等等
[19:00.50]但我认为
[19:01.34]颜回的乐恐怕是重要原因
[19:05.70]孔子曾经这样赞美颜回
[19:08.58]贤哉 回也
[19:10.42]一箪食
[19:11.46]一瓢饮
[19:12.48]在陋巷
[19:13.60]人不堪其忧
[19:15.06]回也不改其乐
[19:17.34]贤哉 回也
[19:20.74]箪
[19:21.18]就是盛饭的竹篮
[19:22.88]瓢就是舀水的刮瓢
[19:25.16]所谓一箪食
[19:26.50]一瓢饮
[19:27.44]也就是生活极其贫困简单
[19:30.30]这是许多人都忍受不了的
[19:33.12]只有颜回不改其乐
[19:35.90]穷开心吗
[19:37.26]喜欢住贫民区吗
[19:39.30]当然不是
[19:41.20]颜回之乐
[19:42.32]显然不在耽时嫖饮陋相
[19:45.80]而在谋道
[19:46.86]读书 做学问
[19:49.21]也就是说
[19:50.09]只要能够治学悟道
[19:51.89]颜回就快乐
[19:53.63]吃什么
[19:54.31]喝什么
[19:54.95]住在哪里
[19:55.91]无所谓
[19:57.17]这就叫不改其乐
[20:00.65]其就是颜回的其
[20:02.85]乐就是颜回自己的本来的固有的乐
[20:06.99]所以
[20:07.67]颜回不改其乐
[20:09.39]就意味着他把学问和道德本身当做了快乐
[20:13.93]这就是谋道治学的最高境界了
[20:17.99]难怪孔子要像唱咏叹调一样的夸他
[20:21.19]贤哉 回也
[20:22.80]贤哉 回也
[20:25.71]孔子不但夸颜回
[20:27.37]还要当着别的学生夸
[20:29.03]和别的学生做比较
[20:31.69]比如我们前面就说过
[20:33.49]孔子曾经问子贡
[20:35.13]你和颜回哪个更强
[20:37.87]子贡这人乖巧
[20:39.33]马上就说
[20:40.21]颜回比阿赐强多了
[20:42.67]结果孔子大为高兴
[20:45.31]孔子甚至替颜回抱不平
[20:47.95]他说
[20:48.85]颜回的学问和道德都好啊
[20:51.59]可是一贫如洗
[20:53.14]穷的叮当响
[20:55.15]阿刺不守本分
[20:56.67]去做生意
[20:57.75]投机取巧
[20:58.83]却一猜一个准
[21:00.21]次次发大财
[21:03.15]这话恐怕有问题
[21:05.22]颜回自己都不改其乐
[21:07.10]您老人家着的哪门子急
[21:09.98]安贫乐道固然好
[21:11.70]经商做官也不错嘛
[21:14.29]想当年您老人家想回国
[21:16.21]不就是子贡和冉有在张罗吗
[21:19.07]子贡不挣钱
[21:20.41]冉友不做官
[21:21.69]大家都学颜回
[21:23.61]您老人家周游列国
[21:25.27]谁赞助啊
[21:26.57]您老人家打道回府
[21:28.61]谁帮忙呢
[21:31.15]所以
[21:31.83]孔子夸颜回
[21:33.33]就有人服
[21:34.67]有人不服
[21:36.71]谁不服
[21:37.91]子路
[21:39.74]据论语 述儿
[21:41.36]有一次孔子当着子路的面对颜回说
[21:45.14]有人用就做官
[21:47.22]没人用就归隐
[21:49.70]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21:51.36]只有咱俩吧
[21:53.84]子路一听就不高兴了
[21:56.00]子路说
[21:57.00]先生如果行军作战
[21:59.10]又和谁一起
[22:01.54]孔子当然明白子路的意思
[22:03.66]就反唇相讥说
[22:04.82]反正不和空手打虎
[22:07.26]赤脚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一起
[22:10.40]呵
[22:12.49]可真是好玩
[22:13.71]这哪像圣人和圣徒对话
[22:15.97]简直就是小孩子吵架斗嘴
[22:19.17]但我读论语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真实的场面
[22:23.93]我和李泽厚
[22:24.95]李陵先生一样
[22:26.23]最喜欢子路和子贡
[22:28.52]他们一个有勇
[22:29.78]一个有谋
[22:30.98]就像李逵和吴用
[22:32.70]实在是爱杀人也
[22:35.52]事实上
[22:36.34]子路的话是有道理的
[22:38.38]您老人家总是夸颜回
[22:40.44]请问
[22:41.04]做事靠谁
[22:42.36]用钱靠谁
[22:43.86]平治天下保家卫国又靠谁
[22:48.78]但孔子的话也有道理
[22:51.22]那就是子路的有勇无谋不可取
[22:55.66]孔子其实也是喜欢子路的
[22:57.98]他曾经这样赞美子路
[23:00.59]穿着旧袍子和穿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
[23:04.29]却心安理得
[23:05.35]毫无愧色的
[23:06.77]也只有阿尤吧
[23:09.85]别人阔气不嫉妒
[23:11.81]自己贫困不贪求
[23:14.03]怎么会不好
[23:15.89]子路难得一回表扬
[23:17.51]就老念叨这几句
[23:19.60]孔子又说
[23:20.60]不过如此
[23:21.78]念叨什么
[23:23.46]这就是敲打了
[23:25.78]孔子为什么总是敲打子路
[23:28.22]就因为子路太冲了
[23:29.94]危险
[23:31.10]他担心子路会出问题
[23:34.02]据论语 先进
[23:35.68]孔子甚至说过这样的话
[23:37.98]像阿尤这样的
[23:39.54]恐怕不得好死吧
[23:42.42]孔子这话原本带有开玩笑的意思
[23:45.88]当时孔子和四个学生在一起谈话
[23:49.06]大孝子闵子谦恭恭敬敬
[23:51.58]一脸的严肃
[23:53.00]冉有和子贡谈笑风生
[23:55.38]快快活活
[23:56.98]子路呢
[23:58.14]行行如也
[23:59.88]也就是愣头愣脑
[24:01.30]杠杠的
[24:02.74]孔子就说了这句玩笑话
[24:05.24]没想到却不幸成为事实
[24:09.70]公元前四百八十年
[24:11.30]魏国发生了内乱
[24:12.82]情况十分危急
[24:14.58]因为弟子多事于位
[24:16.84]所以孔子非常担心
[24:19.23]据左传
[24:20.15]哀公十五年
[24:21.53]孔子说
[24:22.65]阿柴是会回来的
[24:24.67]阿尤可是死了
[24:27.79]柴 就是高柴
[24:29.43]自子高或季高
[24:31.47]黄埔二期的
[24:32.61]比孔子小三十岁
[24:34.53]他个子很矮
[24:35.71]相貌较丑
[24:36.85]智商不高
[24:38.78]据论语 先进
[24:40.22]孔子对他和子路的评价是
[24:42.60]高柴愚笨
[24:44.18]重油 鲁莽
[24:46.62]结果
[24:47.34]矮小愚笨的高柴回来了
[24:49.78]强壮英武的子路牺牲了
[24:52.38]而且死的很悲壮
[24:53.86]很惨烈
[24:55.96]孔子的心里真是很难过
[25:00.38]子路壮烈牺牲是在孔子七十二岁那一年
[25:05.12]这时孔子的状况和心境又如何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谁是好学生
我们的问题
也是孔门弟子的问题
讨论结束后
子路 冉有
公西华先走
曾熹后走
曾熹就问孔子
他们三个讲的怎么样
孔子说
也就是讲了各自的想法而已
曾熙问
先生为什么要孝仲由呢
孔子说
治国靠礼
他一点都不谦让
所以我笑他
看来孔子的审之是含有讥孝意味的微笑
曾皙又问
难道冉裘讲的不是治国吗
孔子问
怎么不是
曾皙又问
那么公西赤讲的不是治国吗
孔子说
有祭祀
有结盟
不是治国是什么
如果阿赤都只能做小事
谁来做大事
这次讨论就到此为止
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让后人猜
比方说
孔子对他的这四个学生到底怎么看
曾皙好像是欣赏的无与点野嘛
其他三位呢
似乎没什么
不过各言其志也异议
其实 子路 冉有
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好学生
他们三个的关系也可能比较密切
多次同时在论语中出现
比如仍具先进篇
子路曾经问孔子
听到了你去做吗
孔子说
父亲和兄长都在
怎么能听到了就做
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听到了就去做吗
孔子说 当然
听到了就该去做
这下子公西华不动了
同一个问题怎么会有两种答案呢
所以他对孔子说
赤也惑
敢问
孔子回答说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求就是冉友
犹就是子路
退就是退缩
奸人就是勇为
冉有这个人大约比较瞻前顾后
因此孔子鼓励他勇往直前
子路这个人则胆大妄为
因此孔子告诫他不要听风就是雨
孔子的因材施教这条记载就是证明
其实孔子对子路冉有
公西华是有评价的
只不过不在这一片
在公冶长
当时鲁国有个贵族叫孟武伯的
曾经问孔子
子路
冉有和公西华是否仁
孔子的回答是
子路可以负责千乘之国的兵役和军政
冉友可以当易县的长官和大夫的管家
公西华可以当外交官和主持人
至于他们是不是人
不知道
此外
同为先进篇
还记录了孔子与季子然的对话
这人问孔子
子路和冉友算不算大臣
孔子回答说
他们两个可以算是巨臣
意思也很清楚
不算大臣
把这几条材料放在一起
孔子的看法就很明确了
他肯定子路
冉有和公西华的能力
而且说法和他们的自我评价一样
但对他们的境界有保留
什么是巨臣
就是有工作能力的臣僚
什么是大臣
孔子的定义是
以道弑君
不可择职
也就是说
以大道和正义来辅佐君主
包括诸侯和大夫
如果行不通
就辞职
显然
子路和冉友还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孔子不承认他们是大臣
也所以
季子然又问了一句
那他们会一切都顺从老板
是老板的跟屁虫吗
孔子说
杀父弑君的事
倒不会跟着干
这就很清楚
子路和冉友有工作能力
能够治国齐家
有道德底线
不会弑君杀父
但还没有达到以道弑君
不可择止的最高境界
这是子路和冉友
公西华呢
也是个有能力的
尤其擅长外交
据论语 雍也
公西华曾出使齐国
公西华走了以后
冉有就为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
这个请诉是要还是借
不清楚
冉友为什么能向孔子请诉
因为擅长理财的冉有这时是孔子的大管家
他是先当孔子的宰
为孔子理财
然后才当季康子的宰
为季康子理财的
冉有请肃
孔子怎么说
孔子说
给他六斗四升
燃油请求再加一点
孔子说
那就再加两斗四升
结果呢
燃油给出的小米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孔子就不高兴了
孔子说
阿赤出使齐国
坐着高级轿车
穿着漂亮衣服
君子周急不济富
只可雪里送炭
哪能锦上添花
此事是一个疑案
有许多问题弄不清
比方说
公西华出差
为什么要孔子给钱
他出的究竟是公差替鲁军办事
还是私差替孔子办事
公西华乘肥马邑轻裘
他的母亲为什么还没钱用
公西华家里缺钱缺粮
他自己为什么不说要燃有去倾诉
这些问题
学术界历来争执不下
我认为
公西华出的是公差
他承肥马邑轻裘是鲁军给他的待遇
也是为了鲁国的体面
但公款不能私用
公西华也不能把鲁军的钱给母亲
或者让母亲和自己一样乘肥马邑轻裘
挪用公款是不忠
母亲没钱是不孝
忠孝不能两全
公西华只能如此
冉友却认为
一个人在外头风光体面
家里也不能穷兮兮的
可是这话并不能去对鲁军讲
也就只好向老师要钱
孔子认为冉有的要求有一定道理
就批准了
六斗四升
再加两斗四升
冉有呢
觉得这么一点小米并不能使公西华的母亲也和他儿子一样体面
就自作主张给了一大笔
这就和孔子的想法不同了
孔子认为
即便是慈善事业
也不是这么做的
何况冉有的做法还是慷他人之慨
事实上
就在子华始于其然
子为其母请粟
这一章后面紧接着就有一条相关记录
也在论语
庸也
这记录说
孔子有个学生叫袁思
袁思就是元县
字子思
生于公元前五百一十五年
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黄埔三期的
这人是个贫困生
如果说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富的
原县就是最穷的
公西华家里没钱
那是相对他在外面的风光而言
垣县却是真穷
穷的叮当响
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孔子让他做了自己的管家
并给他素九百
九百什么斗生胡但不知道
但孔子的俸禄是素六万九百
也不算少
可是原先不要
孔子就说
你不要拒绝
自己不吃也可以给乡亲们吗
可见孔子并不小气
但有原则
该给就给
该多少就多少
不该给就不给
当然
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孤忘言之
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三点
第一
孔子的生活水平至少是小康
否则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给学生
第二
孔子有如大夫的家族
有老板
还有管家
第三
孔门师生关系不错
有如家人
学生帮先生管事
还多少有一点自主权
同学之间也像兄弟
连同学家里的事都管
这就是公西华的情况
公西华达到了最高境界吗
也没有
孔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仁
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是什么
和子路
冉友一样
也是不知其人也
其他学生呢
孔子没说
估计也不算
因为在孔子看来
就连他自己都达不到
孔子说的很清楚
若圣与人
则无其感
也就是说
圣和仁这两种评价
我是不敢当的
孔子都不敢当
就别说是学生们了
有人说
孔子这话是谦虚客气
不能当真
因为在若圣与人
则无其感后面还有孔子的自我评价
要说我这个人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倒还差不多
于是人们就想
孔子不会只是学习不厌烦
遇人不疲倦吧
孔子的境界也不会仅此而已吧
可见
若圣与人则无其感是谦虚
孔子是谦虚吗
未必
实际上
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这个评价并不算低
所以公西华马上就接了一句
这正是我等学不来的
当然
公西华也可能是拍马屁
但不管怎么说
孔子自己不算人
学生们也就算不了
包括曾惜
那么
孔子欣赏曾惜什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曾熹这个人在孔门弟子中远不如他儿子曾参重要
他在论语中也就出现了一次
按照孟子的说法
他也不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孟子说
孔子最欣赏的是钟行之士
叫做忠道
次一等是狂放之士
叫做狂者
再次一等是眷界之士
叫做眷者
最次一等是好好先生
叫做乡远
也叫乡怨
中行之士
不偏不倚
中规中矩
何于中庸之道最好
狂放之士
积极进取
但至大财书次之
眷诫之士洁身自好
但消极无为在此
好好先生表面上一团和气
实际上同流合污
看起来还无可指责
最坏
简直就是贼害道德的人
即德之贼
曾皙就是第二等的狂放之势
即孔子之所谓狂
孔子怎么会十分欣赏
但如果孔子并不欣赏
请问他那个无语点也又是什么意思
对不起
没人知道
就连曾希自己大约也一头雾水
下课以后
他故意落在后面问这问那
就因为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单单夸他
可惜曾皙不敢直接问
孔子也不直接答
说了半天还是不清不楚
惹得后人乱猜
从朱熹开始
就各种说法都有
众说纷纭
莫衷一世
我倒是比较赞成李泽厚先生的观点
孔子也许不过一时赞叹
未必有什么深意
但要说一点意思都没有
怕也不是
意思嘛
应该还是有一点的
事实上
即便曾皙本人不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
他那个御乎夷
风乎吾鱼
勇而归的志愿
孔子还是真欣赏
所谓无与点也
既是孔子一时之赞叹
恐怕也是他由衷之赞叹
这就有点意思了
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就是乐
乐是孔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
在孔子那里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
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
孔子有句名言
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
对于知识和学问
知道不如喜欢
喜欢不如快乐
快乐是最高境界
为什么
孔子没说
但可以从他的另一句话去猜
孔子的另一句名言是
古之学者谓己
今之学者谓仁
还有一句话也可以做参考
就是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己就是自己
人就是别人
为己就是为自己
为人就是为别人
同样
求己就是求自己
求人就是求别人
所以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为人不如为己和求人不如求己
这就很难被某些人接受
孔夫子大圣人
怎么会说这种自私自利的话
于是后世的一些儒生便千方百计来做一些曲里拐弯的解释
比如把求解释为要求
责备
其实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界定在学习的范围内
就完全正确
人为什么要学习
归根结底在为了自己
往小里说
是为了自己能够自食其力谋生
往大里说
则是为了自己能够堂堂正正做人
甚至我们还可以说
自食其力谋生
正是堂堂正正做人
谋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别人替代不了
做人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儿
别人也管不着
为了自己能够问心无愧的活着而做人
这是君子
为别人活着
做给别人看
这是小人
这就叫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为自己
也就只能靠自己
所谓求诸己
就是靠自己
所谓求助人
就是靠别人
别人和自己
谁可靠自己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国际歌的说法比那些酸腐文人的解释好
读书 学习
做学问
既然是为了自己
也只能依靠自己
那就必须快乐
因为学习的目的原本就是人的幸福
如果这幸福的表现形式居然是痛苦
那他还是不是幸福就成了问题
何况
在孔子看来
学习是终身的事
如果学习是痛苦的
岂非让人痛苦一辈子
实际上
孔子一直都在强调快乐
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这也是一句历来说不清的话
时
是按时还是实时
习是练习还是复习
有争议
但学习应该快乐愉悦则是肯定的
其实你看孔子的教学
比如他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是何等的快乐
他的课堂简直就是快乐大本营
所以
我从来不赞成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
更不主张头悬梁锥刺股
我的口号是
如果所有的学校和课堂都充满快乐
中国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学习是快乐的
谁在学习中快乐
谁就是孔子的好学生
曾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不清楚
但他至少是快乐的
或者认为快乐是重要的
所以孔子赞成他
但是
如果既像孔子一样好学
又像曾皙一样快乐
恐怕就非成为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不可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颜回
颜回 字子渊
所以也叫颜渊
他生于公元前五百二十一年
卒于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
比孔子小三十岁
黄甫二七的颜回经常受老师表扬
最讨孔子喜欢
而且孔子表扬他的话都很过头
比如前面说过
曾经两次有人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都回答
有颜回者好学
还说颜回一死就没有了
好像别人都不是他的学生
孔子甚至还说
他的学生当中
只有颜回能够做到齐心三月不为人
也就是长时间的不违背仁德
至于其他学生
顶多撑他十天半个月
好家伙
幸亏颜回只是不为
还不算达到
否则他连老师都超过了
颜回为什么讨老师喜欢呢
也有许多原因
比如好学
听话
善悟等等
但我认为
颜回的乐恐怕是重要原因
孔子曾经这样赞美颜回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箪
就是盛饭的竹篮
瓢就是舀水的刮瓢
所谓一箪食
一瓢饮
也就是生活极其贫困简单
这是许多人都忍受不了的
只有颜回不改其乐
穷开心吗
喜欢住贫民区吗
当然不是
颜回之乐
显然不在耽时嫖饮陋相
而在谋道
读书 做学问
也就是说
只要能够治学悟道
颜回就快乐
吃什么
喝什么
住在哪里
无所谓
这就叫不改其乐
其就是颜回的其
乐就是颜回自己的本来的固有的乐
所以
颜回不改其乐
就意味着他把学问和道德本身当做了快乐
这就是谋道治学的最高境界了
难怪孔子要像唱咏叹调一样的夸他
贤哉 回也
贤哉 回也
孔子不但夸颜回
还要当着别的学生夸
和别的学生做比较
比如我们前面就说过
孔子曾经问子贡
你和颜回哪个更强
子贡这人乖巧
马上就说
颜回比阿赐强多了
结果孔子大为高兴
孔子甚至替颜回抱不平
他说
颜回的学问和道德都好啊
可是一贫如洗
穷的叮当响
阿刺不守本分
去做生意
投机取巧
却一猜一个准
次次发大财
这话恐怕有问题
颜回自己都不改其乐
您老人家着的哪门子急
安贫乐道固然好
经商做官也不错嘛
想当年您老人家想回国
不就是子贡和冉有在张罗吗
子贡不挣钱
冉友不做官
大家都学颜回
您老人家周游列国
谁赞助啊
您老人家打道回府
谁帮忙呢
所以
孔子夸颜回
就有人服
有人不服
谁不服
子路
据论语 述儿
有一次孔子当着子路的面对颜回说
有人用就做官
没人用就归隐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只有咱俩吧
子路一听就不高兴了
子路说
先生如果行军作战
又和谁一起
孔子当然明白子路的意思
就反唇相讥说
反正不和空手打虎
赤脚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一起
呵
可真是好玩
这哪像圣人和圣徒对话
简直就是小孩子吵架斗嘴
但我读论语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真实的场面
我和李泽厚
李陵先生一样
最喜欢子路和子贡
他们一个有勇
一个有谋
就像李逵和吴用
实在是爱杀人也
事实上
子路的话是有道理的
您老人家总是夸颜回
请问
做事靠谁
用钱靠谁
平治天下保家卫国又靠谁
但孔子的话也有道理
那就是子路的有勇无谋不可取
孔子其实也是喜欢子路的
他曾经这样赞美子路
穿着旧袍子和穿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
却心安理得
毫无愧色的
也只有阿尤吧
别人阔气不嫉妒
自己贫困不贪求
怎么会不好
子路难得一回表扬
就老念叨这几句
孔子又说
不过如此
念叨什么
这就是敲打了
孔子为什么总是敲打子路
就因为子路太冲了
危险
他担心子路会出问题
据论语 先进
孔子甚至说过这样的话
像阿尤这样的
恐怕不得好死吧
孔子这话原本带有开玩笑的意思
当时孔子和四个学生在一起谈话
大孝子闵子谦恭恭敬敬
一脸的严肃
冉有和子贡谈笑风生
快快活活
子路呢
行行如也
也就是愣头愣脑
杠杠的
孔子就说了这句玩笑话
没想到却不幸成为事实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
魏国发生了内乱
情况十分危急
因为弟子多事于位
所以孔子非常担心
据左传
哀公十五年
孔子说
阿柴是会回来的
阿尤可是死了
柴 就是高柴
自子高或季高
黄埔二期的
比孔子小三十岁
他个子很矮
相貌较丑
智商不高
据论语 先进
孔子对他和子路的评价是
高柴愚笨
重油 鲁莽
结果
矮小愚笨的高柴回来了
强壮英武的子路牺牲了
而且死的很悲壮
很惨烈
孔子的心里真是很难过
子路壮烈牺牲是在孔子七十二岁那一年
这时孔子的状况和心境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