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ilingku:141]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41]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00:03.97]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00:06.85]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
[00:09.19]由果麦文化
[00:10.43]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00:13.25]作者 易中天
[00:15.81]演播 张大鹏
[00:18.81]请听第二十卷铁血猛猿第十七集海洋战争
[00:30.17]忽必烈要征服的有高黎
[00:33.05]日本和东南亚
[00:36.65]高黎是中国五代时期建立的王朝
[00:40.09]开国君主王建之后
[00:43.17]他们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南部
[00:45.51]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00:48.71]但在中国南宋时期
[00:50.71]王室大权旁落
[00:52.65]掌握实权的是武臣
[00:55.52]武臣集团对自己霸权主义的邻居采取了强硬态度
[01:00.46]不但拒绝向蒙古俯首称臣
[01:03.10]还拉开了对抗到底的架势
[01:06.18]双方关系一时紧张
[01:10.20]不过局势很快就变了
[01:13.08]序列物攻陷巴格达那年
[01:15.26]执政的武臣倒台
[01:17.02]高黎王投降了蒙古帝国
[01:20.22]世子王植作为人质来到寒庭
[01:23.88]跟亲王忽必烈成为好朋友
[01:27.64]没过多久
[01:28.78]蒙哥和高黎王相继去世
[01:32.26]已经即为称寒的忽必烈便派兵将王植送回国内
[01:36.84]立为国王
[01:38.32]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
[01:41.50]从此
[01:42.34]历代高黎王都要娶蒙古公主为后
[01:45.68]成为蒙古语叫做古列干的驸马
[01:51.17]高黎王国当然也变成了蒙古最忠实的附庸
[01:55.25]甚至帝国的一个行省
[01:58.11]据说他们的君主随时都可能被叫到北京
[02:01.95]献上忠诚并接受训导
[02:05.93]高黎王室也带头蒙古话
[02:08.57]穿蒙古衣
[02:09.71]说蒙古话
[02:10.83]行蒙古礼
[02:12.25]浑身上下没有高黎人的样子
[02:15.75]至于臣民的义务
[02:17.39]自然没有折扣可打
[02:19.61]济州岛甚至被改为牧场
[02:24.48]这可真是成功的殖民统治
[02:27.90]然而这种统治却是高黎王是希望的
[02:32.02]原因则在于武臣集团实在太嚣张了
[02:35.74]他们专横跋扈
[02:37.20]任意费力
[02:39.45]庙号元宗的王植就被废过
[02:42.51]靠着忽必烈出兵相助才重登王位
[02:46.37]也就是说
[02:47.51]高黎王室其实自身难保
[02:50.13]既然反政要求人
[02:52.09]那么受制于家奴
[02:53.97]又何如臣服于强者
[02:57.77]事实上
[02:58.43]高黎王子娶蒙古公主就是王植请求的
[03:02.77]并非忽必烈强加于人
[03:05.93]但尽管付出了仰人鼻息的代价
[03:08.81]红利却十分可观
[03:12.19]高黎国王成为蒙古黄金家族的成员
[03:15.75]有资格参加护礼台
[03:17.73]对殖民者的驻在官员也不必低三下四
[03:22.25]更重要的是
[03:23.47]他们保住了部分主权
[03:25.51]并没有当真沦为行省
[03:29.88]忽必烈同样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03:33.18]他很清楚
[03:34.42]如果将高黎变成卫星国
[03:36.70]起码可以防止他们与日本和南宋结成海上反援三角联盟
[03:42.02]进而还能建立称霸东亚的军事基地
[03:46.29]高黎与日本一衣带水
[03:48.91]简直就是天然的跳板
[03:51.53]再加上高黎人成熟先进的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
[03:56.15]征服日本岂非指日可待
[04:00.55]可惜
[04:01.49]日本没那么好对付
[04:06.05]忽必烈的对日军事行动共两次
[04:09.15]分别在灭宋之前和亡宋之后
[04:12.71]史称文勇之役和弘安之役
[04:17.11]这是日本本土在历史上首次遭到外敌入侵
[04:21.63]而且蒙古人的第二次入侵来势更凶
[04:25.05]居然组织了十四万人的大军
[04:28.53]这样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陆军联合作战部队
[04:32.75]对付贫穷落后和分裂混乱的日本
[04:35.89]实在是杀鸡用了牛刀
[04:38.25]应该说绰绰有余
[04:42.22]然而结果都一样
[04:44.42]侵略者一败涂地
[04:46.60]铩羽而归
[04:49.16]碰巧的是
[04:50.16]他们两次都遭遇台风
[04:52.78]舰队被怒吼的狂风和翻腾的波涛击得粉碎
[04:57.08]大批将士溺水而死
[05:00.21]于是这台风便在日本人的传说中变成了保佑神国的神风
[05:10.43]其实
[05:11.39]战争的胜败
[05:12.47]除了台风
[05:13.65]首要原因恐怕还在忽必烈的无知和轻敌
[05:18.61]实际上
[05:19.29]高黎国王早就告诉蒙古大汗
[05:22.51]日本列岛附近波涛汹涌
[05:25.01]气候狂暴
[05:26.33]最好就连使者也不要轻易派除
[05:30.23]忽必烈却认为王执是知无推诿
[05:33.67]愤怒的要求对方限期完成任务
[05:37.72]高黎人只好照办
[05:40.58]蒙古人却必须为自己的无知埋单
[05:43.88]在台风多发季节跨海进攻
[05:46.94]岂非找死
[05:49.88]日本人对蒙古人也充满愤怒
[05:53.50]这不仅因为对方践踏了自己的国土
[05:56.40]也因为忽必烈发来的书信中
[05:58.64]竟然以天子自居
[06:00.44]而把日本称为小国
[06:03.92]其实这是中华皇帝的一贯口吻
[06:06.86]与历史上的外交文件相比
[06:09.12]还是低姿态的
[06:11.45]日本武士却不能接受
[06:14.13]即便为了尊严
[06:15.43]他们也不惜以死相拼
[06:17.55]血战到底
[06:20.25]相反
[06:21.29]蒙古侵略军却缺乏斗志
[06:24.39]尤其是第二次那十四万人的大军
[06:27.69]其实是乌合之众
[06:29.65]因为其中有十万人是从新征服之南宋境内调发的降兵
[06:36.87]当时这样的降卒有四十万众
[06:39.95]放任自流必成危害
[06:42.69]因此大元当局进行了甄别
[06:45.29]将其中尚能作战的调往其他战场
[06:48.97]老弱病残则编入海外部队
[06:52.75]袁廷的想法是要在占领日本后
[06:55.75]让他们充当贮屯军
[06:57.99]因此还随身携带农具和稻种
[07:01.70]请问这样的军队又岂是日本武士的对手
[07:07.40]高离水手也离心离德
[07:10.60]他们原本不是为自己而战
[07:12.78]还要仰人鼻息
[07:14.10]供人驱使
[07:15.34]哪儿有昂扬斗志
[07:17.24]也只有厌战情绪
[07:20.94]事实上有件事情十分可疑
[07:24.58]据说台风到来时
[07:26.54]高黎水手两次都坚持要把舰船开到海面
[07:30.88]结果船被风浪掀入海底
[07:34.74]而在平沪岛驻垒下定停泊的张喜部船只则安然无恙
[07:40.22]得以保全高黎人如果是同心同德的
[07:45.22]为什么不提供最好的方案呢
[07:49.00]更糟糕的是
[07:50.14]指挥系统也出了问题
[07:53.62]四名统帅在到达英岛和平沪岛一带后
[07:57.10]为如何进攻争论了一个月
[08:00.06]结果他们还在唇枪舌剑
[08:02.64]台风就来了
[08:04.82]于是这帮家伙登上幸存的舰船逃之夭夭
[08:08.94]留下十万大军任凭日本人宰割
[08:13.77]日本人也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理
[08:17.15]蒙古人
[08:18.05]高黎人和北方汉人统统杀掉
[08:22.09]另将被称为唐人的南宋汉人略为奴隶
[08:26.39]只有少数人逃生
[08:30.58]还有一个细节也很重要
[08:33.58]那就是日本的金属锻造技术世界领先
[08:37.76]以至于短兵相接时
[08:39.84]援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
[08:44.42]他们射出的箭却很难穿透对方身上的铁甲
[08:49.32]因此
[08:50.08]即使援军登陆成功
[08:52.14]也未必能战胜同仇敌忾的日本人
[08:56.50]这样看
[08:57.58]那台风岂非多余
[09:02.36]在东南亚
[09:03.54]忽必烈的战争也乏善可陈
[09:07.45]被他封为镇南王的皇子托欢两次征伐安南都惨败而归
[09:13.77]入侵战城也无功而返
[09:16.87]将爪哇变成海外辖区的行动更是不了了之
[09:21.29]唯独在缅甸小有成功
[09:25.70]不过靠着远征
[09:27.32]蒙古人还是直接控制了东南亚海域的交通
[09:30.98]形成环绕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以及东南海岸的世界贸易圈
[09:37.44]大元也成为兼有陆地和海洋的超级大帝国
[09:45.62]总之
[09:46.44]忽必烈后来的征战有得有失
[09:49.24]成败参半
[09:51.22]知难而退的他也逐步消减了征服世界的热情
[09:56.52]这里面当然有帝国内部的原因
[09:59.82]倭阔台之孙海都发动了对大韩权威的挑战
[10:04.26]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战之后
[10:06.30]忽必烈勉强放弃了对中亚地区草原和绿洲的统治权
[10:10.94]只是把漠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0:16.52]大元帝国的疆域终于慢慢的固定了下来
[10:21.35]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10:23.61]如果将黄金家族统治的地方称为蒙古帝国
[10:28.05]那么忽必烈拥有的只是半壁江山
[10:32.09]尽管这半壁江山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许多
[10:36.27]而且更加富庶
[10:38.15]同时也很中国
[10:43.37]忽必烈自己则日渐衰老
[10:46.19]还变得肥胖不堪
[10:48.75]最终
[10:49.29]他在致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去世
[10:53.37]享年八十
[10:55.97]他的遗体被运到漠北
[10:57.97]安葬在今天蒙古国的肯特省
[11:01.62]这说明忽必烈本人和他的子孙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认同
[11:08.77]没错
[11:09.90]他们永远都是蒙古人
[11:13.90]忽必烈留下的遗产是大元帝国
[11:17.86]这应该没有争议
[11:20.22]因为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并不包括大金和南宋
[11:25.26]而一个连接了蒙古草原和中华大地的版图
[11:29.26]无疑是忽必烈的作品
[11:31.76]所以他的庙号才会是世祖
[11:36.51]但是请问
[11:37.75]大元是蒙古帝国还是中华帝国
[11:42.67]或者说
[11:43.49]是蒙古帝国变成了中华帝国
[11:45.99]还是中华帝国变成了蒙古帝国
[11:50.93]好像都是
[11:52.67]又好像都不是
[11:58.27]事实上
[11:59.39]这种难以界定和无法厘清
[12:02.23]恰恰说明蒙古人把过去的分类系统和评价系统都打乱了
[12:08.81]而且他们的洗牌还是世界性的
[12:12.75]以至于欧亚大陆上许多国家的历史都变得面目模糊
[12:18.49]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12:22.19]因此
[12:23.11]我们必须走进蒙古旋风扫过的那些地带
[12:26.81]看看他们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冲击
[12:30.89]对于人类历史的进程又有哪些颠覆性的改变
[12:36.89]只不过
[12:37.81]故事还得从崖山说起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
由果麦文化
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作者 易中天
演播 张大鹏
请听第二十卷铁血猛猿第十七集海洋战争
忽必烈要征服的有高黎
日本和东南亚
高黎是中国五代时期建立的王朝
开国君主王建之后
他们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南部
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但在中国南宋时期
王室大权旁落
掌握实权的是武臣
武臣集团对自己霸权主义的邻居采取了强硬态度
不但拒绝向蒙古俯首称臣
还拉开了对抗到底的架势
双方关系一时紧张
不过局势很快就变了
序列物攻陷巴格达那年
执政的武臣倒台
高黎王投降了蒙古帝国
世子王植作为人质来到寒庭
跟亲王忽必烈成为好朋友
没过多久
蒙哥和高黎王相继去世
已经即为称寒的忽必烈便派兵将王植送回国内
立为国王
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
从此
历代高黎王都要娶蒙古公主为后
成为蒙古语叫做古列干的驸马
高黎王国当然也变成了蒙古最忠实的附庸
甚至帝国的一个行省
据说他们的君主随时都可能被叫到北京
献上忠诚并接受训导
高黎王室也带头蒙古话
穿蒙古衣
说蒙古话
行蒙古礼
浑身上下没有高黎人的样子
至于臣民的义务
自然没有折扣可打
济州岛甚至被改为牧场
这可真是成功的殖民统治
然而这种统治却是高黎王是希望的
原因则在于武臣集团实在太嚣张了
他们专横跋扈
任意费力
庙号元宗的王植就被废过
靠着忽必烈出兵相助才重登王位
也就是说
高黎王室其实自身难保
既然反政要求人
那么受制于家奴
又何如臣服于强者
事实上
高黎王子娶蒙古公主就是王植请求的
并非忽必烈强加于人
但尽管付出了仰人鼻息的代价
红利却十分可观
高黎国王成为蒙古黄金家族的成员
有资格参加护礼台
对殖民者的驻在官员也不必低三下四
更重要的是
他们保住了部分主权
并没有当真沦为行省
忽必烈同样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他很清楚
如果将高黎变成卫星国
起码可以防止他们与日本和南宋结成海上反援三角联盟
进而还能建立称霸东亚的军事基地
高黎与日本一衣带水
简直就是天然的跳板
再加上高黎人成熟先进的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
征服日本岂非指日可待
可惜
日本没那么好对付
忽必烈的对日军事行动共两次
分别在灭宋之前和亡宋之后
史称文勇之役和弘安之役
这是日本本土在历史上首次遭到外敌入侵
而且蒙古人的第二次入侵来势更凶
居然组织了十四万人的大军
这样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陆军联合作战部队
对付贫穷落后和分裂混乱的日本
实在是杀鸡用了牛刀
应该说绰绰有余
然而结果都一样
侵略者一败涂地
铩羽而归
碰巧的是
他们两次都遭遇台风
舰队被怒吼的狂风和翻腾的波涛击得粉碎
大批将士溺水而死
于是这台风便在日本人的传说中变成了保佑神国的神风
其实
战争的胜败
除了台风
首要原因恐怕还在忽必烈的无知和轻敌
实际上
高黎国王早就告诉蒙古大汗
日本列岛附近波涛汹涌
气候狂暴
最好就连使者也不要轻易派除
忽必烈却认为王执是知无推诿
愤怒的要求对方限期完成任务
高黎人只好照办
蒙古人却必须为自己的无知埋单
在台风多发季节跨海进攻
岂非找死
日本人对蒙古人也充满愤怒
这不仅因为对方践踏了自己的国土
也因为忽必烈发来的书信中
竟然以天子自居
而把日本称为小国
其实这是中华皇帝的一贯口吻
与历史上的外交文件相比
还是低姿态的
日本武士却不能接受
即便为了尊严
他们也不惜以死相拼
血战到底
相反
蒙古侵略军却缺乏斗志
尤其是第二次那十四万人的大军
其实是乌合之众
因为其中有十万人是从新征服之南宋境内调发的降兵
当时这样的降卒有四十万众
放任自流必成危害
因此大元当局进行了甄别
将其中尚能作战的调往其他战场
老弱病残则编入海外部队
袁廷的想法是要在占领日本后
让他们充当贮屯军
因此还随身携带农具和稻种
请问这样的军队又岂是日本武士的对手
高离水手也离心离德
他们原本不是为自己而战
还要仰人鼻息
供人驱使
哪儿有昂扬斗志
也只有厌战情绪
事实上有件事情十分可疑
据说台风到来时
高黎水手两次都坚持要把舰船开到海面
结果船被风浪掀入海底
而在平沪岛驻垒下定停泊的张喜部船只则安然无恙
得以保全高黎人如果是同心同德的
为什么不提供最好的方案呢
更糟糕的是
指挥系统也出了问题
四名统帅在到达英岛和平沪岛一带后
为如何进攻争论了一个月
结果他们还在唇枪舌剑
台风就来了
于是这帮家伙登上幸存的舰船逃之夭夭
留下十万大军任凭日本人宰割
日本人也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理
蒙古人
高黎人和北方汉人统统杀掉
另将被称为唐人的南宋汉人略为奴隶
只有少数人逃生
还有一个细节也很重要
那就是日本的金属锻造技术世界领先
以至于短兵相接时
援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
他们射出的箭却很难穿透对方身上的铁甲
因此
即使援军登陆成功
也未必能战胜同仇敌忾的日本人
这样看
那台风岂非多余
在东南亚
忽必烈的战争也乏善可陈
被他封为镇南王的皇子托欢两次征伐安南都惨败而归
入侵战城也无功而返
将爪哇变成海外辖区的行动更是不了了之
唯独在缅甸小有成功
不过靠着远征
蒙古人还是直接控制了东南亚海域的交通
形成环绕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以及东南海岸的世界贸易圈
大元也成为兼有陆地和海洋的超级大帝国
总之
忽必烈后来的征战有得有失
成败参半
知难而退的他也逐步消减了征服世界的热情
这里面当然有帝国内部的原因
倭阔台之孙海都发动了对大韩权威的挑战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战之后
忽必烈勉强放弃了对中亚地区草原和绿洲的统治权
只是把漠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元帝国的疆域终于慢慢的固定了下来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将黄金家族统治的地方称为蒙古帝国
那么忽必烈拥有的只是半壁江山
尽管这半壁江山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许多
而且更加富庶
同时也很中国
忽必烈自己则日渐衰老
还变得肥胖不堪
最终
他在致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去世
享年八十
他的遗体被运到漠北
安葬在今天蒙古国的肯特省
这说明忽必烈本人和他的子孙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认同
没错
他们永远都是蒙古人
忽必烈留下的遗产是大元帝国
这应该没有争议
因为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并不包括大金和南宋
而一个连接了蒙古草原和中华大地的版图
无疑是忽必烈的作品
所以他的庙号才会是世祖
但是请问
大元是蒙古帝国还是中华帝国
或者说
是蒙古帝国变成了中华帝国
还是中华帝国变成了蒙古帝国
好像都是
又好像都不是
事实上
这种难以界定和无法厘清
恰恰说明蒙古人把过去的分类系统和评价系统都打乱了
而且他们的洗牌还是世界性的
以至于欧亚大陆上许多国家的历史都变得面目模糊
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因此
我们必须走进蒙古旋风扫过的那些地带
看看他们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冲击
对于人类历史的进程又有哪些颠覆性的改变
只不过
故事还得从崖山说起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