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ilingku:063]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29]the康熙对三国的评论也是辽背一格罢了
[00:16.43]其实
[00:17.21]刘备的托孤之词
[00:19.21]哪里是什么三国陋习呀
[00:21.93]准确的说
[00:23.07]是帝王心思
[00:25.36]这种心思
[00:26.58]就连不是帝王的孙策也有
[00:29.64]因为孙策虽然不是皇帝
[00:32.18]却实际上是君主
[00:34.50]而且是自己打江山的君主
[00:38.04]这样的人
[00:39.00]是绝不甘心自己打下来的基业落入他人之手的
[00:44.22]可惜
[00:44.92]正如陈尔东先生闲话三分所言
[00:48.32]孙策和刘备的运气都不好
[00:51.40]两个接班的人
[00:52.92]孙权十八岁
[00:54.44]刘禅事十七岁
[00:56.13]都还未成年
[00:57.93]年纪轻轻就做那些骄兵悍将开国元勋的主子
[01:03.38]那镇得住吗
[01:05.55]这就不能放心了
[01:07.55]不放心就要托孤
[01:10.27]所托之人也不能随便
[01:13.23]一是要关系好
[01:15.03]二是要威望高
[01:16.83]三是要能力强
[01:24.65]关系不好不能拖
[01:26.63]威望不高
[01:27.71]能力不强
[01:28.77]那拖了也没有用
[01:30.63]但是一个人威望又高
[01:33.41]能力又强
[01:34.85]就不会趁着孤儿寡母坐不稳江山自己取而代之吗
[01:41.45]拖也不是
[01:42.87]不拖也不是
[01:44.49]这就为难了
[01:46.67]为难的结果是只有摊牌
[01:49.51]或者用陈先生的话说
[01:51.89]是把话当面说透
[01:54.45]透底
[01:56.17]怎么透底呢
[01:57.67]如其不才
[01:59.13]君可自取
[02:01.07]话说到这个份上上
[02:03.29]谁都没话可说了
[02:05.37]这是很高明的一招
[02:07.65]前面说过
[02:08.83]关系再好的君臣也是君臣
[02:12.03]对臣子再信任的君主
[02:14.41]他也是君主
[02:16.49]何况正如陈尔东先生所言
[02:19.35]对于孙策
[02:20.35]刘备这样的英雄之主来说
[02:23.13]最信任的人
[02:24.67]往往同时也是最猜疑的人
[02:27.80]因为彼此之间实在是太知根知底了
[02:32.38]这一点
[02:33.38]为君的心里清楚
[02:35.32]为臣的心里也清楚
[02:38.26]如果大家都憋在心里
[02:40.52]就会产生隔阂和怀疑
[02:43.04]而在托孤之时
[02:44.50]是万万不能有隔阂和怀疑的
[02:47.70]这就不如把话给说开说透说开说透了
[02:52.60]双方释然
[02:53.98]各自放心
[02:55.52]刘备放心的*
[02:57.79]诸葛亮放心的去做
[03:00.15]岂不两全其美
[03:02.15]于公于私都有利吗
[03:05.65]当然
[03:06.31]这种高明是站在古代立场上说的
[03:09.91]不是现代视角
[03:11.51]但也只能如此
[03:13.63]你总不能要求刘备去当华盛顿吧
[03:17.38]或许有人会说
[03:18.94]你说的君臣关系
[03:20.64]帝王心思
[03:21.84]那是一般而言
[03:23.68]刘备和诸葛亮就不能是特例吗
[03:27.68]要知道
[03:28.56]他们的际遇
[03:29.92]前有三顾茅庐
[03:31.66]后有永安托孤
[03:33.39]正所谓肝胆相照
[03:35.58]休戚与共
[03:36.86]岂能一概而论呢
[03:39.79]这其实也是历史上许多人的共识
[03:43.79]比如裴松之在诸葛亮传的著文当中就说
[03:47.73]关亮君臣相遇
[03:49.67]可谓稀世一时
[03:52.46]据三国志
[03:53.40]先主传记载
[03:54.80]刘备也说
[03:56.20]孤之有孔明
[03:57.84]犹鱼之有水也
[04:00.21]既然如此
[04:01.48]托孤之时
[04:02.88]又怎么会有猜疑
[04:04.70]怎么会要透底呢
[04:07.18]看来
[04:07.80]我们还是得说说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04:17.78]那么
[04:18.12]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04:22.40]确实曾经是稀释一时
[04:25.45]但那只是相遇之处
[04:27.84]确实曾经是如鱼得水
[04:30.30]但也只是在赤壁之战以前
[04:33.70]后来可就难讲喽
[04:36.98]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的很清楚
[04:40.22]三顾茅庐之后
[04:42.16]刘备和诸葛亮经常促膝谈心
[04:45.84]双方情好日密
[04:47.98]以至于关羽
[04:49.22]张飞等不悦
[04:51.49]赤壁之战以前
[04:53.11]诸葛亮出使东吴
[04:55.03]折冲尊祖
[04:56.65]促成了孙刘联盟
[04:58.47]帮助刘备克敌制胜
[05:00.79]渡过难关
[05:02.07]还拥有了荆州的江南四郡
[05:04.83]自己也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05:08.65]这一阶段
[05:09.91]可以说是刘备和诸葛亮的蜜月期
[05:13.52]但是
[05:13.90]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
[05:16.58]到公元二二三年的白帝托孤
[05:19.88]整整这十五年间
[05:22.42]我们很少看见诸葛亮的身影
[05:25.26]也很少听见他的声音
[05:28.15]刘备入蜀
[05:29.45]带的是庞统进攻汉中
[05:32.11]带的是法政
[05:33.61]诸葛亮的工作
[05:35.15]或者是调集赋税以充军时
[05:38.33]或者是镇守成都
[05:40.19]足十足兵
[05:42.08]再就是和张飞
[05:43.40]赵云一起带兵入蜀
[05:45.48]共围成都
[05:46.92]给人的感觉
[05:48.38]好像是已经退居二线了
[05:51.26]当然
[05:51.94]这并不说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什么问题
[05:56.18]恰恰相反
[05:57.42]刘备这时候的地位
[05:59.34]类似于当年的萧何
[06:02.05]据史记
[06:02.93]萧相国世家的记载
[06:05.11]刘邦打天下的时候
[06:07.23]萧何也不跟着南征北战
[06:10.47]诸将谓之未尝有汗马之劳
[06:13.55]徒驰文墨议论
[06:15.99]但事后论功行赏
[06:18.59]刘邦却将萧何定为第一
[06:21.75]刘备称帝以后
[06:23.39]诸葛亮在大臣中也是位居第一的
[06:27.43]实际上
[06:28.45]前期守荆州也好
[06:30.43]后期守成都也好
[06:32.51]都是责任重大
[06:34.91]因为荆州和成都是刘备的根据地
[06:38.73]大本营
[06:39.79]非有老成谋国
[06:41.61]稳重可靠的人看守不可
[06:45.01]调集赋税
[06:46.11]足兵足实
[06:47.25]也同样的重要
[06:49.07]因为兵马未动
[06:50.89]粮草先行啊
[06:52.83]没有粮饷
[06:54.07]仗是打不成的
[06:56.77]何况
[06:57.45]按照陈寿尽表的说法
[06:59.81]诸葛亮的才能特点是至荣为长
[07:03.51]其谋为短
[07:04.93]礼民之干
[07:06.15]优于将略
[07:08.22]那么
[07:08.48]让善于李民的诸葛亮留守大后方
[07:11.76]让善于奇谋的庞统
[07:13.60]法政随军出征
[07:15.52]不正说明刘备知人善任吗
[07:18.86]所以
[07:19.42]没有问题
[07:21.69]不过
[07:22.53]赤壁之战以后
[07:24.69]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07:26.85]确实有点微妙
[07:29.53]我们知道
[07:30.57]诸葛亮是为刘备做过战略策划的
[07:34.49]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07:36.83]照理来说
[07:38.05]赤壁之战以后
[07:39.63]刘备有可能实施这一战略规划了
[07:43.05]诸葛亮应该大显身手才是啊
[07:46.69]然而
[07:47.13]不知道为什么
[07:48.61]诸葛亮却变得沉默了
[07:54.40]入蜀
[07:55.38]是庞统的极力怂恿
[07:57.68]而且出谋划策
[07:59.72]进攻汉中
[08:00.90]是法政的极力主张
[08:02.94]而且出生入死
[08:05.40]所以庞统战死
[08:07.22]刘备痛惜
[08:08.76]言则流涕
[08:10.66]法政病故
[08:11.98]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
[08:15.46]为刘备出力更多
[08:17.46]和刘备情感更深的
[08:19.74]似乎是庞统和法政
[08:22.18]这倒也没什么
[08:23.90]诸葛亮是做规划的
[08:25.80]并不一定要执行
[08:27.84]庞统和法政跟着刘备南征北战
[08:31.28]情感日深
[08:32.58]那也在情理之中
[08:34.86]其怪的是
[08:36.51]关羽争襄樊
[08:38.47]刘备争东吴
[08:40.29]事实证明
[08:41.39]都是错误的决策
[08:43.44]诸葛亮为什么不反对呢
[08:46.57]当然
[08:47.27]关羽伐魏的时候
[08:48.95]法政还在
[08:50.17]不妨多听法政的
[08:52.15]但刘备争吴的时候
[08:54.19]庞统早就死了
[08:56.23]法政也死了
[08:57.81]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一语不发呢
[09:01.65]嗯
[09:02.24]我们只知道
[09:03.28]据法政传记载
[09:04.98]刘备兵败萧亭之后
[09:07.16]诸葛亮曾长叹一声
[09:09.50]说
[09:09.78]如果法政法效直在
[09:12.44]就不会这样了
[09:14.54]他一定能阻止皇上
[09:16.92]不让皇上东征
[09:18.84]就算东征
[09:20.38]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09:23.02]哦the
[09:30.02]这就是诸葛亮对萧亭之战的态度
[09:33.30]也是我们能够在史书上找到的唯一记载
[09:37.72]那么
[09:38.02]他是诸葛亮事后的反省吗
[09:41.22]恐怕不是
[09:42.62]如果是
[09:43.84]岂不当真成了事后诸葛亮了吗
[09:48.03]实际上
[09:48.91]诸葛亮是有难言之隐的
[09:52.21]众所周知
[09:53.47]诸葛亮的战略策划是主张解好孙权
[09:57.49]并且认为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
[10:02.41]从这一点看
[10:03.75]他不大可能赞成伐吴
[10:06.21]然而
[10:06.75]他没有说
[10:08.37]为什么不说呢
[10:10.11]一种可能是他也不甘心失去荆州
[10:13.81]或者对萧亭之战抱有侥幸心理
[10:17.88]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
[10:20.04]那就是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
[10:22.90]还不如不说呢
[10:25.40]那么
[10:25.72]后一种可能有证据吗
[10:28.16]有证据就在诸葛亮自己的话里
[10:32.24]他说
[10:33.31]法孝直若在
[10:34.86]则能治主上
[10:36.94]言外之意也很清楚
[10:39.20]第一
[10:39.92]刘备只听法政的
[10:42.04]第果法政反对
[10:43.86]刘备就不会发无
[10:45.70]第二
[10:46.50]法政不在了
[10:48.00]刘备就谁的话也不听
[10:50.48]包括他诸葛亮的
[10:52.65]显然
[10:53.53]法政和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是不同的
[10:58.11]刘备对诸葛亮只能叫相敬如宾
[11:01.89]对法政才是言听计从
[11:05.61]这恐怕也是关羽争相樊的时候
[11:08.45]诸葛亮一语不发的原因之一呀the是
[11:19.67]还有一件事儿
[11:20.97]也能说明俩人关系之微妙
[11:24.11]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11:26.47]刘备称帝以后
[11:28.11]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11:30.17]并以丞相的身份录尚书是贾结
[11:33.79]也就是给了尚方宝剑
[11:35.91]张飞死后
[11:37.23]又兼私利校尉
[11:39.43]表面上看
[11:40.63]无论身份
[11:41.99]地位 权利
[11:43.69]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群臣当中
[11:46.65]那都堪称第一
[11:48.87]而且无可比拟
[11:51.54]但是请注意
[11:53.00]诸葛亮这个丞相是不开府的
[11:57.40]开府是刘备去世以后
[12:00.38]我们知道
[12:01.34]东汉没有丞相
[12:03.16]丞相是西汉的制度
[12:05.64]其特点是可以开府治事
[12:09.14]所谓开府啊
[12:10.52]就是开建府署
[12:12.18]设置属官
[12:13.48]也就是有自己的直隶办事机构和下级官员
[12:18.10]这意味着什么呢
[12:19.64]意味着丞相有独立于皇宫的相府
[12:23.28]也有独立于皇权的相权
[12:26.65]所以
[12:27.33]曹操恢复丞相制度
[12:29.37]并且自认丞相
[12:31.19]其实就是要从汉献帝手上分权
[12:35.07]那么
[12:35.41]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12:38.05]却又不开府
[12:39.81]恐怕就只能如张作耀先生所言
[12:43.43]理解为隐含着刘备的无奈和担心大权旁落
[12:48.67]以及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
[12:52.13]也就是说
[12:53.19]刘备对诸葛亮并非无限信任或者完全信任
[12:58.45]而是有限信任或者有保留的信任
[13:08.67]诸葛亮与刘备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13:12.23]如果仅仅因为刘备喜新厌旧倒也无妨
[13:16.93]可怕的是两人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冲突
[13:22.42]众所周知
[13:23.68]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13:26.92]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之一就在于
[13:30.72]政治家有理想
[13:32.36]政客只有利益
[13:34.88]诸葛亮是有理想的
[13:36.80]这理想就是复兴汉室
[13:39.78]这个理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13:42.88]刘备有没有理想呢
[13:45.14]原先或许是有的
[13:47.12]但是后来
[13:48.10]他忘记了旺季的时间
[13:51.07]王夫之读通鉴论
[13:52.97]说是在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后
[13:56.35]这个时候
[13:57.41]他就只有利益而没有理想了
[14:00.89]这才不乏位而伐吴
[14:03.73]所以王夫之说
[14:05.23]先主之至见矣
[14:07.19]称实以自亡而已矣
[14:10.79]什么汉贼不两立啊
[14:12.79]不过是自己称王称帝的招牌
[14:16.71]刘备忘记了自己的理想
[14:19.27]诸葛亮可没忘啊
[14:21.31]然而尴尬的是
[14:22.83]这种微妙的变化
[14:24.71]谁都不能说出来
[14:27.13]刘备要装着没忘的样子
[14:29.83]诸葛亮也不能戳穿或者提醒
[14:33.43]于是只好心照不宣
[14:36.86]诸葛亮埋头苦干
[14:38.62]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14:40.86]刘备则依靠法政去获取更多的利益
[14:45.66]问题是
[14:46.74]现在法政已经死了
[14:49.22]谋臣当中
[14:50.48]庞统 许靖 刘霸
[14:52.58]马良都死了
[14:54.48]武将当中
[14:55.62]关羽 张飞 马超
[14:57.28]黄忠也死了
[14:59.16]剩下有威望有能力的
[15:01.72]除了诸葛亮
[15:03.16]只有赵云和魏延
[15:06.03]魏延倒是很受刘备的信任
[15:08.61]所谓先主出征
[15:10.23]文有法政
[15:11.35]武有魏延
[15:12.83]但总不能托孤于魏延吧
[15:16.07]那能够托孤的
[15:18.89]也就只有诸葛亮了
[15:20.75]何况此时诸葛亮的职务已是丞相
[15:24.27]录尚书事贾节
[15:26.37]还兼司立校尉
[15:28.57]但此刻的君臣关系
[15:30.81]已不同于先前
[15:32.91]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15:35.51]也才有了掺沙子的方案
[15:38.19]尚书令李炎为父
[15:40.85]这个李炎原本是建为太守
[15:44.21]张武二年十月被任命为尚书令
[15:48.38]这个时候
[15:49.32]是兵败萧亭之后的四个月
[15:52.16]永安托孤之前的六个月
[15:55.32]显然是刘备特意安排的
[15:59.06]关于这个安排
[16:00.44]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另有说法
[16:03.82]我们以后啊
[16:04.68]还要讲到the
[16:11.13]以上
[16:11.81]就是我对永安托孤的看法
[16:14.31]而且仅仅只是猜测而已
[16:17.41]无论如何
[16:18.59]刘备是托孤于诸葛亮了
[16:20.97]诸葛亮也接过了蜀汉政权这副担子
[16:24.81]这对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言
[16:27.63]即使他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机会
[16:31.79]同时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
[16:37.54]显然
[16:38.28]作为一个政治家
[16:39.84]要治理这片国土
[16:41.70]巩固这个政权
[16:43.40]首先就必须处理好种种关系
[16:47.48]那么
[16:47.84]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16:50.18]我们从中又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29]the康熙对三国的评论也是辽背一格罢了
[00:16.43]其实
[00:17.21]刘备的托孤之词
[00:19.21]哪里是什么三国陋习呀
[00:21.93]准确的说
[00:23.07]是帝王心思
[00:25.36]这种心思
[00:26.58]就连不是帝王的孙策也有
[00:29.64]因为孙策虽然不是皇帝
[00:32.18]却实际上是君主
[00:34.50]而且是自己打江山的君主
[00:38.04]这样的人
[00:39.00]是绝不甘心自己打下来的基业落入他人之手的
[00:44.22]可惜
[00:44.92]正如陈尔东先生闲话三分所言
[00:48.32]孙策和刘备的运气都不好
[00:51.40]两个接班的人
[00:52.92]孙权十八岁
[00:54.44]刘禅事十七岁
[00:56.13]都还未成年
[00:57.93]年纪轻轻就做那些骄兵悍将开国元勋的主子
[01:03.38]那镇得住吗
[01:05.55]这就不能放心了
[01:07.55]不放心就要托孤
[01:10.27]所托之人也不能随便
[01:13.23]一是要关系好
[01:15.03]二是要威望高
[01:16.83]三是要能力强
[01:24.65]关系不好不能拖
[01:26.63]威望不高
[01:27.71]能力不强
[01:28.77]那拖了也没有用
[01:30.63]但是一个人威望又高
[01:33.41]能力又强
[01:34.85]就不会趁着孤儿寡母坐不稳江山自己取而代之吗
[01:41.45]拖也不是
[01:42.87]不拖也不是
[01:44.49]这就为难了
[01:46.67]为难的结果是只有摊牌
[01:49.51]或者用陈先生的话说
[01:51.89]是把话当面说透
[01:54.45]透底
[01:56.17]怎么透底呢
[01:57.67]如其不才
[01:59.13]君可自取
[02:01.07]话说到这个份上上
[02:03.29]谁都没话可说了
[02:05.37]这是很高明的一招
[02:07.65]前面说过
[02:08.83]关系再好的君臣也是君臣
[02:12.03]对臣子再信任的君主
[02:14.41]他也是君主
[02:16.49]何况正如陈尔东先生所言
[02:19.35]对于孙策
[02:20.35]刘备这样的英雄之主来说
[02:23.13]最信任的人
[02:24.67]往往同时也是最猜疑的人
[02:27.80]因为彼此之间实在是太知根知底了
[02:32.38]这一点
[02:33.38]为君的心里清楚
[02:35.32]为臣的心里也清楚
[02:38.26]如果大家都憋在心里
[02:40.52]就会产生隔阂和怀疑
[02:43.04]而在托孤之时
[02:44.50]是万万不能有隔阂和怀疑的
[02:47.70]这就不如把话给说开说透说开说透了
[02:52.60]双方释然
[02:53.98]各自放心
[02:55.52]刘备放心的*
[02:57.79]诸葛亮放心的去做
[03:00.15]岂不两全其美
[03:02.15]于公于私都有利吗
[03:05.65]当然
[03:06.31]这种高明是站在古代立场上说的
[03:09.91]不是现代视角
[03:11.51]但也只能如此
[03:13.63]你总不能要求刘备去当华盛顿吧
[03:17.38]或许有人会说
[03:18.94]你说的君臣关系
[03:20.64]帝王心思
[03:21.84]那是一般而言
[03:23.68]刘备和诸葛亮就不能是特例吗
[03:27.68]要知道
[03:28.56]他们的际遇
[03:29.92]前有三顾茅庐
[03:31.66]后有永安托孤
[03:33.39]正所谓肝胆相照
[03:35.58]休戚与共
[03:36.86]岂能一概而论呢
[03:39.79]这其实也是历史上许多人的共识
[03:43.79]比如裴松之在诸葛亮传的著文当中就说
[03:47.73]关亮君臣相遇
[03:49.67]可谓稀世一时
[03:52.46]据三国志
[03:53.40]先主传记载
[03:54.80]刘备也说
[03:56.20]孤之有孔明
[03:57.84]犹鱼之有水也
[04:00.21]既然如此
[04:01.48]托孤之时
[04:02.88]又怎么会有猜疑
[04:04.70]怎么会要透底呢
[04:07.18]看来
[04:07.80]我们还是得说说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04:17.78]那么
[04:18.12]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04:22.40]确实曾经是稀释一时
[04:25.45]但那只是相遇之处
[04:27.84]确实曾经是如鱼得水
[04:30.30]但也只是在赤壁之战以前
[04:33.70]后来可就难讲喽
[04:36.98]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的很清楚
[04:40.22]三顾茅庐之后
[04:42.16]刘备和诸葛亮经常促膝谈心
[04:45.84]双方情好日密
[04:47.98]以至于关羽
[04:49.22]张飞等不悦
[04:51.49]赤壁之战以前
[04:53.11]诸葛亮出使东吴
[04:55.03]折冲尊祖
[04:56.65]促成了孙刘联盟
[04:58.47]帮助刘备克敌制胜
[05:00.79]渡过难关
[05:02.07]还拥有了荆州的江南四郡
[05:04.83]自己也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05:08.65]这一阶段
[05:09.91]可以说是刘备和诸葛亮的蜜月期
[05:13.52]但是
[05:13.90]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
[05:16.58]到公元二二三年的白帝托孤
[05:19.88]整整这十五年间
[05:22.42]我们很少看见诸葛亮的身影
[05:25.26]也很少听见他的声音
[05:28.15]刘备入蜀
[05:29.45]带的是庞统进攻汉中
[05:32.11]带的是法政
[05:33.61]诸葛亮的工作
[05:35.15]或者是调集赋税以充军时
[05:38.33]或者是镇守成都
[05:40.19]足十足兵
[05:42.08]再就是和张飞
[05:43.40]赵云一起带兵入蜀
[05:45.48]共围成都
[05:46.92]给人的感觉
[05:48.38]好像是已经退居二线了
[05:51.26]当然
[05:51.94]这并不说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什么问题
[05:56.18]恰恰相反
[05:57.42]刘备这时候的地位
[05:59.34]类似于当年的萧何
[06:02.05]据史记
[06:02.93]萧相国世家的记载
[06:05.11]刘邦打天下的时候
[06:07.23]萧何也不跟着南征北战
[06:10.47]诸将谓之未尝有汗马之劳
[06:13.55]徒驰文墨议论
[06:15.99]但事后论功行赏
[06:18.59]刘邦却将萧何定为第一
[06:21.75]刘备称帝以后
[06:23.39]诸葛亮在大臣中也是位居第一的
[06:27.43]实际上
[06:28.45]前期守荆州也好
[06:30.43]后期守成都也好
[06:32.51]都是责任重大
[06:34.91]因为荆州和成都是刘备的根据地
[06:38.73]大本营
[06:39.79]非有老成谋国
[06:41.61]稳重可靠的人看守不可
[06:45.01]调集赋税
[06:46.11]足兵足实
[06:47.25]也同样的重要
[06:49.07]因为兵马未动
[06:50.89]粮草先行啊
[06:52.83]没有粮饷
[06:54.07]仗是打不成的
[06:56.77]何况
[06:57.45]按照陈寿尽表的说法
[06:59.81]诸葛亮的才能特点是至荣为长
[07:03.51]其谋为短
[07:04.93]礼民之干
[07:06.15]优于将略
[07:08.22]那么
[07:08.48]让善于李民的诸葛亮留守大后方
[07:11.76]让善于奇谋的庞统
[07:13.60]法政随军出征
[07:15.52]不正说明刘备知人善任吗
[07:18.86]所以
[07:19.42]没有问题
[07:21.69]不过
[07:22.53]赤壁之战以后
[07:24.69]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07:26.85]确实有点微妙
[07:29.53]我们知道
[07:30.57]诸葛亮是为刘备做过战略策划的
[07:34.49]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07:36.83]照理来说
[07:38.05]赤壁之战以后
[07:39.63]刘备有可能实施这一战略规划了
[07:43.05]诸葛亮应该大显身手才是啊
[07:46.69]然而
[07:47.13]不知道为什么
[07:48.61]诸葛亮却变得沉默了
[07:54.40]入蜀
[07:55.38]是庞统的极力怂恿
[07:57.68]而且出谋划策
[07:59.72]进攻汉中
[08:00.90]是法政的极力主张
[08:02.94]而且出生入死
[08:05.40]所以庞统战死
[08:07.22]刘备痛惜
[08:08.76]言则流涕
[08:10.66]法政病故
[08:11.98]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
[08:15.46]为刘备出力更多
[08:17.46]和刘备情感更深的
[08:19.74]似乎是庞统和法政
[08:22.18]这倒也没什么
[08:23.90]诸葛亮是做规划的
[08:25.80]并不一定要执行
[08:27.84]庞统和法政跟着刘备南征北战
[08:31.28]情感日深
[08:32.58]那也在情理之中
[08:34.86]其怪的是
[08:36.51]关羽争襄樊
[08:38.47]刘备争东吴
[08:40.29]事实证明
[08:41.39]都是错误的决策
[08:43.44]诸葛亮为什么不反对呢
[08:46.57]当然
[08:47.27]关羽伐魏的时候
[08:48.95]法政还在
[08:50.17]不妨多听法政的
[08:52.15]但刘备争吴的时候
[08:54.19]庞统早就死了
[08:56.23]法政也死了
[08:57.81]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一语不发呢
[09:01.65]嗯
[09:02.24]我们只知道
[09:03.28]据法政传记载
[09:04.98]刘备兵败萧亭之后
[09:07.16]诸葛亮曾长叹一声
[09:09.50]说
[09:09.78]如果法政法效直在
[09:12.44]就不会这样了
[09:14.54]他一定能阻止皇上
[09:16.92]不让皇上东征
[09:18.84]就算东征
[09:20.38]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09:23.02]哦the
[09:30.02]这就是诸葛亮对萧亭之战的态度
[09:33.30]也是我们能够在史书上找到的唯一记载
[09:37.72]那么
[09:38.02]他是诸葛亮事后的反省吗
[09:41.22]恐怕不是
[09:42.62]如果是
[09:43.84]岂不当真成了事后诸葛亮了吗
[09:48.03]实际上
[09:48.91]诸葛亮是有难言之隐的
[09:52.21]众所周知
[09:53.47]诸葛亮的战略策划是主张解好孙权
[09:57.49]并且认为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
[10:02.41]从这一点看
[10:03.75]他不大可能赞成伐吴
[10:06.21]然而
[10:06.75]他没有说
[10:08.37]为什么不说呢
[10:10.11]一种可能是他也不甘心失去荆州
[10:13.81]或者对萧亭之战抱有侥幸心理
[10:17.88]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
[10:20.04]那就是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
[10:22.90]还不如不说呢
[10:25.40]那么
[10:25.72]后一种可能有证据吗
[10:28.16]有证据就在诸葛亮自己的话里
[10:32.24]他说
[10:33.31]法孝直若在
[10:34.86]则能治主上
[10:36.94]言外之意也很清楚
[10:39.20]第一
[10:39.92]刘备只听法政的
[10:42.04]第果法政反对
[10:43.86]刘备就不会发无
[10:45.70]第二
[10:46.50]法政不在了
[10:48.00]刘备就谁的话也不听
[10:50.48]包括他诸葛亮的
[10:52.65]显然
[10:53.53]法政和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是不同的
[10:58.11]刘备对诸葛亮只能叫相敬如宾
[11:01.89]对法政才是言听计从
[11:05.61]这恐怕也是关羽争相樊的时候
[11:08.45]诸葛亮一语不发的原因之一呀the是
[11:19.67]还有一件事儿
[11:20.97]也能说明俩人关系之微妙
[11:24.11]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11:26.47]刘备称帝以后
[11:28.11]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11:30.17]并以丞相的身份录尚书是贾结
[11:33.79]也就是给了尚方宝剑
[11:35.91]张飞死后
[11:37.23]又兼私利校尉
[11:39.43]表面上看
[11:40.63]无论身份
[11:41.99]地位 权利
[11:43.69]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群臣当中
[11:46.65]那都堪称第一
[11:48.87]而且无可比拟
[11:51.54]但是请注意
[11:53.00]诸葛亮这个丞相是不开府的
[11:57.40]开府是刘备去世以后
[12:00.38]我们知道
[12:01.34]东汉没有丞相
[12:03.16]丞相是西汉的制度
[12:05.64]其特点是可以开府治事
[12:09.14]所谓开府啊
[12:10.52]就是开建府署
[12:12.18]设置属官
[12:13.48]也就是有自己的直隶办事机构和下级官员
[12:18.10]这意味着什么呢
[12:19.64]意味着丞相有独立于皇宫的相府
[12:23.28]也有独立于皇权的相权
[12:26.65]所以
[12:27.33]曹操恢复丞相制度
[12:29.37]并且自认丞相
[12:31.19]其实就是要从汉献帝手上分权
[12:35.07]那么
[12:35.41]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12:38.05]却又不开府
[12:39.81]恐怕就只能如张作耀先生所言
[12:43.43]理解为隐含着刘备的无奈和担心大权旁落
[12:48.67]以及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
[12:52.13]也就是说
[12:53.19]刘备对诸葛亮并非无限信任或者完全信任
[12:58.45]而是有限信任或者有保留的信任
[13:08.67]诸葛亮与刘备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13:12.23]如果仅仅因为刘备喜新厌旧倒也无妨
[13:16.93]可怕的是两人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冲突
[13:22.42]众所周知
[13:23.68]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13:26.92]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之一就在于
[13:30.72]政治家有理想
[13:32.36]政客只有利益
[13:34.88]诸葛亮是有理想的
[13:36.80]这理想就是复兴汉室
[13:39.78]这个理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13:42.88]刘备有没有理想呢
[13:45.14]原先或许是有的
[13:47.12]但是后来
[13:48.10]他忘记了旺季的时间
[13:51.07]王夫之读通鉴论
[13:52.97]说是在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后
[13:56.35]这个时候
[13:57.41]他就只有利益而没有理想了
[14:00.89]这才不乏位而伐吴
[14:03.73]所以王夫之说
[14:05.23]先主之至见矣
[14:07.19]称实以自亡而已矣
[14:10.79]什么汉贼不两立啊
[14:12.79]不过是自己称王称帝的招牌
[14:16.71]刘备忘记了自己的理想
[14:19.27]诸葛亮可没忘啊
[14:21.31]然而尴尬的是
[14:22.83]这种微妙的变化
[14:24.71]谁都不能说出来
[14:27.13]刘备要装着没忘的样子
[14:29.83]诸葛亮也不能戳穿或者提醒
[14:33.43]于是只好心照不宣
[14:36.86]诸葛亮埋头苦干
[14:38.62]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14:40.86]刘备则依靠法政去获取更多的利益
[14:45.66]问题是
[14:46.74]现在法政已经死了
[14:49.22]谋臣当中
[14:50.48]庞统 许靖 刘霸
[14:52.58]马良都死了
[14:54.48]武将当中
[14:55.62]关羽 张飞 马超
[14:57.28]黄忠也死了
[14:59.16]剩下有威望有能力的
[15:01.72]除了诸葛亮
[15:03.16]只有赵云和魏延
[15:06.03]魏延倒是很受刘备的信任
[15:08.61]所谓先主出征
[15:10.23]文有法政
[15:11.35]武有魏延
[15:12.83]但总不能托孤于魏延吧
[15:16.07]那能够托孤的
[15:18.89]也就只有诸葛亮了
[15:20.75]何况此时诸葛亮的职务已是丞相
[15:24.27]录尚书事贾节
[15:26.37]还兼司立校尉
[15:28.57]但此刻的君臣关系
[15:30.81]已不同于先前
[15:32.91]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15:35.51]也才有了掺沙子的方案
[15:38.19]尚书令李炎为父
[15:40.85]这个李炎原本是建为太守
[15:44.21]张武二年十月被任命为尚书令
[15:48.38]这个时候
[15:49.32]是兵败萧亭之后的四个月
[15:52.16]永安托孤之前的六个月
[15:55.32]显然是刘备特意安排的
[15:59.06]关于这个安排
[16:00.44]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另有说法
[16:03.82]我们以后啊
[16:04.68]还要讲到the
[16:11.13]以上
[16:11.81]就是我对永安托孤的看法
[16:14.31]而且仅仅只是猜测而已
[16:17.41]无论如何
[16:18.59]刘备是托孤于诸葛亮了
[16:20.97]诸葛亮也接过了蜀汉政权这副担子
[16:24.81]这对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言
[16:27.63]即使他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机会
[16:31.79]同时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
[16:37.54]显然
[16:38.28]作为一个政治家
[16:39.84]要治理这片国土
[16:41.70]巩固这个政权
[16:43.40]首先就必须处理好种种关系
[16:47.48]那么
[16:47.84]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16:50.18]我们从中又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the康熙对三国的评论也是辽背一格罢了
其实
刘备的托孤之词
哪里是什么三国陋习呀
准确的说
是帝王心思
这种心思
就连不是帝王的孙策也有
因为孙策虽然不是皇帝
却实际上是君主
而且是自己打江山的君主
这样的人
是绝不甘心自己打下来的基业落入他人之手的
可惜
正如陈尔东先生闲话三分所言
孙策和刘备的运气都不好
两个接班的人
孙权十八岁
刘禅事十七岁
都还未成年
年纪轻轻就做那些骄兵悍将开国元勋的主子
那镇得住吗
这就不能放心了
不放心就要托孤
所托之人也不能随便
一是要关系好
二是要威望高
三是要能力强
关系不好不能拖
威望不高
能力不强
那拖了也没有用
但是一个人威望又高
能力又强
就不会趁着孤儿寡母坐不稳江山自己取而代之吗
拖也不是
不拖也不是
这就为难了
为难的结果是只有摊牌
或者用陈先生的话说
是把话当面说透
透底
怎么透底呢
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话说到这个份上上
谁都没话可说了
这是很高明的一招
前面说过
关系再好的君臣也是君臣
对臣子再信任的君主
他也是君主
何况正如陈尔东先生所言
对于孙策
刘备这样的英雄之主来说
最信任的人
往往同时也是最猜疑的人
因为彼此之间实在是太知根知底了
这一点
为君的心里清楚
为臣的心里也清楚
如果大家都憋在心里
就会产生隔阂和怀疑
而在托孤之时
是万万不能有隔阂和怀疑的
这就不如把话给说开说透说开说透了
双方释然
各自放心
刘备放心的*
诸葛亮放心的去做
岂不两全其美
于公于私都有利吗
当然
这种高明是站在古代立场上说的
不是现代视角
但也只能如此
你总不能要求刘备去当华盛顿吧
或许有人会说
你说的君臣关系
帝王心思
那是一般而言
刘备和诸葛亮就不能是特例吗
要知道
他们的际遇
前有三顾茅庐
后有永安托孤
正所谓肝胆相照
休戚与共
岂能一概而论呢
这其实也是历史上许多人的共识
比如裴松之在诸葛亮传的著文当中就说
关亮君臣相遇
可谓稀世一时
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
刘备也说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
既然如此
托孤之时
又怎么会有猜疑
怎么会要透底呢
看来
我们还是得说说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那么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确实曾经是稀释一时
但那只是相遇之处
确实曾经是如鱼得水
但也只是在赤壁之战以前
后来可就难讲喽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的很清楚
三顾茅庐之后
刘备和诸葛亮经常促膝谈心
双方情好日密
以至于关羽
张飞等不悦
赤壁之战以前
诸葛亮出使东吴
折冲尊祖
促成了孙刘联盟
帮助刘备克敌制胜
渡过难关
还拥有了荆州的江南四郡
自己也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这一阶段
可以说是刘备和诸葛亮的蜜月期
但是
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
到公元二二三年的白帝托孤
整整这十五年间
我们很少看见诸葛亮的身影
也很少听见他的声音
刘备入蜀
带的是庞统进攻汉中
带的是法政
诸葛亮的工作
或者是调集赋税以充军时
或者是镇守成都
足十足兵
再就是和张飞
赵云一起带兵入蜀
共围成都
给人的感觉
好像是已经退居二线了
当然
这并不说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什么问题
恰恰相反
刘备这时候的地位
类似于当年的萧何
据史记
萧相国世家的记载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
萧何也不跟着南征北战
诸将谓之未尝有汗马之劳
徒驰文墨议论
但事后论功行赏
刘邦却将萧何定为第一
刘备称帝以后
诸葛亮在大臣中也是位居第一的
实际上
前期守荆州也好
后期守成都也好
都是责任重大
因为荆州和成都是刘备的根据地
大本营
非有老成谋国
稳重可靠的人看守不可
调集赋税
足兵足实
也同样的重要
因为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啊
没有粮饷
仗是打不成的
何况
按照陈寿尽表的说法
诸葛亮的才能特点是至荣为长
其谋为短
礼民之干
优于将略
那么
让善于李民的诸葛亮留守大后方
让善于奇谋的庞统
法政随军出征
不正说明刘备知人善任吗
所以
没有问题
不过
赤壁之战以后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确实有点微妙
我们知道
诸葛亮是为刘备做过战略策划的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照理来说
赤壁之战以后
刘备有可能实施这一战略规划了
诸葛亮应该大显身手才是啊
然而
不知道为什么
诸葛亮却变得沉默了
入蜀
是庞统的极力怂恿
而且出谋划策
进攻汉中
是法政的极力主张
而且出生入死
所以庞统战死
刘备痛惜
言则流涕
法政病故
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
为刘备出力更多
和刘备情感更深的
似乎是庞统和法政
这倒也没什么
诸葛亮是做规划的
并不一定要执行
庞统和法政跟着刘备南征北战
情感日深
那也在情理之中
其怪的是
关羽争襄樊
刘备争东吴
事实证明
都是错误的决策
诸葛亮为什么不反对呢
当然
关羽伐魏的时候
法政还在
不妨多听法政的
但刘备争吴的时候
庞统早就死了
法政也死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一语不发呢
嗯
我们只知道
据法政传记载
刘备兵败萧亭之后
诸葛亮曾长叹一声
说
如果法政法效直在
就不会这样了
他一定能阻止皇上
不让皇上东征
就算东征
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哦the
这就是诸葛亮对萧亭之战的态度
也是我们能够在史书上找到的唯一记载
那么
他是诸葛亮事后的反省吗
恐怕不是
如果是
岂不当真成了事后诸葛亮了吗
实际上
诸葛亮是有难言之隐的
众所周知
诸葛亮的战略策划是主张解好孙权
并且认为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
从这一点看
他不大可能赞成伐吴
然而
他没有说
为什么不说呢
一种可能是他也不甘心失去荆州
或者对萧亭之战抱有侥幸心理
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
还不如不说呢
那么
后一种可能有证据吗
有证据就在诸葛亮自己的话里
他说
法孝直若在
则能治主上
言外之意也很清楚
第一
刘备只听法政的
第果法政反对
刘备就不会发无
第二
法政不在了
刘备就谁的话也不听
包括他诸葛亮的
显然
法政和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是不同的
刘备对诸葛亮只能叫相敬如宾
对法政才是言听计从
这恐怕也是关羽争相樊的时候
诸葛亮一语不发的原因之一呀the是
还有一件事儿
也能说明俩人关系之微妙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刘备称帝以后
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并以丞相的身份录尚书是贾结
也就是给了尚方宝剑
张飞死后
又兼私利校尉
表面上看
无论身份
地位 权利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群臣当中
那都堪称第一
而且无可比拟
但是请注意
诸葛亮这个丞相是不开府的
开府是刘备去世以后
我们知道
东汉没有丞相
丞相是西汉的制度
其特点是可以开府治事
所谓开府啊
就是开建府署
设置属官
也就是有自己的直隶办事机构和下级官员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丞相有独立于皇宫的相府
也有独立于皇权的相权
所以
曹操恢复丞相制度
并且自认丞相
其实就是要从汉献帝手上分权
那么
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却又不开府
恐怕就只能如张作耀先生所言
理解为隐含着刘备的无奈和担心大权旁落
以及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
也就是说
刘备对诸葛亮并非无限信任或者完全信任
而是有限信任或者有保留的信任
诸葛亮与刘备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如果仅仅因为刘备喜新厌旧倒也无妨
可怕的是两人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冲突
众所周知
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之一就在于
政治家有理想
政客只有利益
诸葛亮是有理想的
这理想就是复兴汉室
这个理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刘备有没有理想呢
原先或许是有的
但是后来
他忘记了旺季的时间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说是在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后
这个时候
他就只有利益而没有理想了
这才不乏位而伐吴
所以王夫之说
先主之至见矣
称实以自亡而已矣
什么汉贼不两立啊
不过是自己称王称帝的招牌
刘备忘记了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可没忘啊
然而尴尬的是
这种微妙的变化
谁都不能说出来
刘备要装着没忘的样子
诸葛亮也不能戳穿或者提醒
于是只好心照不宣
诸葛亮埋头苦干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刘备则依靠法政去获取更多的利益
问题是
现在法政已经死了
谋臣当中
庞统 许靖 刘霸
马良都死了
武将当中
关羽 张飞 马超
黄忠也死了
剩下有威望有能力的
除了诸葛亮
只有赵云和魏延
魏延倒是很受刘备的信任
所谓先主出征
文有法政
武有魏延
但总不能托孤于魏延吧
那能够托孤的
也就只有诸葛亮了
何况此时诸葛亮的职务已是丞相
录尚书事贾节
还兼司立校尉
但此刻的君臣关系
已不同于先前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也才有了掺沙子的方案
尚书令李炎为父
这个李炎原本是建为太守
张武二年十月被任命为尚书令
这个时候
是兵败萧亭之后的四个月
永安托孤之前的六个月
显然是刘备特意安排的
关于这个安排
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另有说法
我们以后啊
还要讲到the
以上
就是我对永安托孤的看法
而且仅仅只是猜测而已
无论如何
刘备是托孤于诸葛亮了
诸葛亮也接过了蜀汉政权这副担子
这对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言
即使他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机会
同时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
显然
作为一个政治家
要治理这片国土
巩固这个政权
首先就必须处理好种种关系
那么
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我们从中又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