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ilingku:032]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21]the荀彧去源救曹
[00:11.79]这就非同一般
[00:13.97]更不寻常的是
[00:15.47]荀彧投奔曹操
[00:17.30]是在汉献帝初平二年
[00:19.71]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一年
[00:22.83]那时候
[00:23.67]袁绍已经夺了韩复的地盘
[00:26.25]当了冀州牧
[00:27.69]曹操却只是袁绍表见的东郡太守
[00:31.53]根本就不可相提并论
[00:34.75]前面讲过
[00:35.85]官渡之战的时候
[00:37.71]曹操已经奉天子以令不臣
[00:40.93]很多人还不看好曹操
[00:43.59]认为袁绍必胜
[00:45.87]荀彧却在九年前就抛弃了袁绍
[00:49.43]岂非异常
[00:51.70]那么
[00:51.98]荀彧为什么要离开袁绍
[00:54.42]到曹操那里去呢
[00:56.42]因为他杜绍终不能成大事
[01:00.29]袁裕的大事是什么呀
[01:02.47]和诸葛亮一样
[01:03.97]也是兴腹汉室
[01:06.23]可惜
[01:06.97]当时参加关东联军的那些诸侯
[01:09.89]几乎没有一个是中用的
[01:12.67]最有条件和能耐的两个袁绍和袁术
[01:16.69]却又自己想当皇帝
[01:18.75]而且还当不上
[01:21.07]所以
[01:21.73]荀彧宁肯选择当时最不起眼的曹操
[01:25.39]因为曹操的胆识才略
[01:28.45]其实已经表现出来了
[01:31.05]他在这个时候
[01:32.41]也还是东汉王朝的忠臣
[01:35.01]为国献身的英雄
[01:37.59]荀彧这才寄希望于曹操
[01:40.03]看看荀彧版的隆中对就知道他对曹操是怎样评价的呀
[01:45.63]又是乃心无不在王室
[01:48.23]又是况天下之素质
[01:50.92]他为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呢
[01:54.08]一月奉主上以从民旺
[01:57.24]二月秉至功以服雄杰
[02:00.40]三月服弘毅以至英俊
[02:03.78]这个立场
[02:05.00]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
[02:08.32]荀彧提出这个政治纲领
[02:10.48]是在建安元年
[02:11.96]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六年
[02:14.54]等到建安十七年
[02:16.50]这十几年过去了
[02:18.44]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02:21.14]曹操已经不再乃新无不在王室
[02:24.28]也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02:26.86]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02:30.08]要自己封功建国了
[02:32.64]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02:35.84]下一步的发展
[02:37.28]必将被背离荀玉的理想和初衷
[02:40.23]所以
[02:40.87]荀彧不能不阻拦
[02:42.99]但是他阻拦并没有任何的效果呀
[02:46.69]曹操已经上了自己的贼船
[02:49.29]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02:51.85]于是
[02:52.59]荀彧只能与曹操分道扬镳
[02:55.55]并且选择死亡
[02:57.65]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
[03:01.47]也用自己的生命对曹操做最后一次劝谏
[03:12.29]君玉做出这样的选择
[03:14.37]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03:16.37]但是说到底
[03:17.89]还是他明示身份
[03:19.85]氏族立场和儒家思想所致
[03:24.12]东汉王朝以明教兴国
[03:26.90]世家大族以儒学立身
[03:29.86]中军守节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03:33.32]改朝换代成为最敏感的问题
[03:36.70]甚至成为划线的标准
[03:39.96]比如范文岚先生的中国通史
[03:42.90]就把聚集在许都的中原氏族分为庸汉和庸曹两派
[03:49.08]其实庸汉
[03:50.70]庸曹并无截然的界限
[03:53.58]无论庸汉庸曹
[03:55.34]也都是氏族
[03:57.22]荀彧就是派系上庸曹
[03:59.76]骨子里庸汉
[04:01.22]不折不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04:05.56]正是这种不可解的内在矛盾
[04:08.36]酿成了他的悲剧
[04:10.89]没酿成悲剧的也有
[04:12.95]陈群就是
[04:14.96]据三国志陈群传以及裴松之的著所说
[04:18.84]陈群的祖父
[04:20.18]父亲
[04:20.84]叔叔在当时皆有盛名
[04:24.00]也都做过官
[04:25.54]他本人则受到孔融的推崇
[04:28.32]可谓士族兼名士
[04:31.47]然而
[04:31.87]陈群却并不反对曹操建国
[04:34.95]甚至积极的劝进要曹操称帝
[04:38.37]当然
[04:38.93]曹操并没有同意
[04:41.18]这样看
[04:42.16]陈群可谓是铁杆的庸曹派
[04:45.36]但是曹操一死
[04:47.18]他就向曹丕提交了自己制定的九品官人之法
[04:51.44]而且还得到了实行
[04:54.02]士族阶级被曹操夺去的权利
[04:56.94]又被陈群给偷了回来
[04:59.20]您说他是什么派呢
[05:06.10]实际上
[05:07.02]荀彧和陈群都不是真正的庸曹派
[05:11.22]荀彧维护的是行将就木的东汉王朝
[05:15.28]陈群维护的则是方兴未艾的氏族阶级
[05:20.14]荀彧的聪明之处在于
[05:22.08]他知道要重归一统
[05:24.40]但靠当今皇帝是不行的
[05:27.00]只有借助曹操这个钟馗
[05:29.52]才能够打鬼
[05:31.57]只不过他没想到
[05:33.45]钟馗在打鬼的过程当中
[05:35.89]自己也变成了鬼
[05:38.01]所以他只好以身殉道
[05:41.43]陈群的高明之处则在于
[05:43.75]他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05:47.01]要夺回氏族阶级的权利
[05:49.43]只有先搞定那帮夺权者
[05:52.41]因此
[05:53.21]他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05:57.57]曹操偷梁换柱
[05:59.49]他就偷柱换梁
[06:01.67]曹操在雍汉的旗帜下篡汉
[06:04.41]他就在雍曹的旗帜下变曹
[06:07.35]显然
[06:08.13]荀誉高尚
[06:09.69]臣群高明
[06:12.51]荀彧的立场不是曹操的立场
[06:15.31]鲁肃的立场却是孙权的立场
[06:18.53]因此
[06:19.31]鲁肃的结局要好得多
[06:21.75]孙权的问题也简单的多
[06:24.17]孙权不是氏族
[06:25.73]鲁肃不是名士
[06:27.41]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
[06:29.77]所以
[06:30.17]鲁肃可以直言汉室不可复兴
[06:33.81]孙权也可以一会儿反曹
[06:36.23]一会儿降曹
[06:37.67]因为在孙权那里
[06:39.25]反曹与庸汉不矛盾
[06:41.57]降曹与庸汉也不矛盾
[06:44.80]要降曹
[06:45.72]就说曹操是悍相
[06:47.34]要反曹
[06:48.64]就说曹操是汉贼
[06:50.80]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06:53.45]但以东吴之弱小
[06:55.35]恐怕也只能如此
[06:57.49]要孙权为理想而献身
[06:59.67]那是办不到的
[07:01.51]何况他本来就没有理想
[07:08.93]因此
[07:09.75]孙权把变脸这一套玩的烂熟
[07:14.01]这套把戏
[07:15.13]说的难听呢
[07:16.21]叫见风使舵
[07:17.93]说的好听就叫审时度势
[07:21.45]根本目的则是要建号帝王
[07:24.57]以图天下
[07:26.59]但是
[07:27.25]要想图天下
[07:29.01]就得称帝王
[07:30.85]要想称帝王
[07:32.23]就得顾江东
[07:33.81]要想顾江东
[07:35.19]就得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
[07:38.51]因此
[07:39.27]孙权毅然将相当大的权力交给了江东士族
[07:44.07]让陆逊和雇佣分掌军权和政权
[07:47.91]让大量的士族子弟进入他的幕府和政府
[07:52.27]实施无人至吴
[07:55.36]这就不但实现了孙吴的政权的本土化
[07:58.78]也实现了他的世族化
[08:01.08]和曹丕在中原做的事情实质上是一样的
[08:05.18]可谓异曲同工
[08:08.27]我们知道
[08:09.17]孙氏政权原本与江东氏族是对立的
[08:13.21]孙策甚至曾经对江东豪强大开杀戒
[08:18.04]现在孙权与他们握手言欢
[08:21.16]还让他们参与政治
[08:23.12]这可又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了
[08:26.38]只不过
[08:27.38]这事儿在曹丕那里是陈群帮着干的
[08:31.40]在孙权这里
[08:32.92]却是他自己干的
[08:35.63]那么孙权何以能够这样呢
[08:39.25]究其所以
[08:40.47]是因为他不是理想主义者
[08:43.05]确切的说
[08:44.07]他是有目标无理想
[08:46.79]所以
[08:47.49]孙权并不在乎东汉王朝是存是亡
[08:51.37]也不在乎曹操其人是中是奸
[08:54.99]而只在乎保住自己的地盘
[08:58.75]他甚至不在乎这个地盘上的政权属于哪个阶级
[09:02.85]只要他姓孙就好
[09:05.41]孙权他没包袱
[09:07.47]麻烦是在留刘备和诸葛亮这边
[09:15.58]刘备的麻烦在于他的宗室身份
[09:18.50]这身份让他占了便宜
[09:20.78]也让他背了包袱
[09:22.68]前面讲过
[09:24.12]袁绍死后
[09:25.54]反曹庸汉的士族和名士能够指望的就只剩下刘备
[09:31.79]刘备自己打出的旗号是
[09:34.21]痛感于汉室倾颓
[09:36.45]奸臣妾命主上蒙臣欲信大义于天下
[09:41.87]这是刘备的政治资本
[09:44.01]也是他的政治包袱啊
[09:46.27]也就是说
[09:47.39]他不能像孙权那样随机应变
[09:50.23]只能将反曹兴汉的旗帜举到底
[09:54.37]好在这并没有妨碍他夺取刘璋的风水宝地
[09:58.61]虽然刘璋也是宗室
[10:01.09]这也没有妨碍他亦步亦趋的照搬曹操的建国道路
[10:06.59]虽然曹操是汉贼
[10:09.28]这一点
[10:10.14]看看刘备的做法就知道
[10:12.82]曹操称魏王
[10:14.16]他就称汉中王
[10:15.92]曹丕称魏帝
[10:17.42]他就称汉帝
[10:19.28]难怪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要说蜀是抄袭历史
[10:25.58]剽窃邻国了
[10:28.19]总之
[10:28.89]蜀汉建国之前并不麻烦
[10:31.55]麻烦是在建国之后
[10:34.09]不过
[10:34.75]这已经不是刘备的麻烦
[10:36.97]而是诸葛亮的麻烦了
[10:39.37]因为刘备称帝之后
[10:41.37]只有两年就驾鹤西去
[10:44.49]刘备才是真正的治理蜀国的人
[10:48.80]诸葛亮的麻烦在于他的政治理想
[10:51.86]诸葛亮的理想是什么
[10:53.76]一月兴复汉室
[10:55.66]二月依法治国
[10:58.30]前一项关乎天下
[11:00.48]事实上不可能实现
[11:02.94]且不说他
[11:04.28]后一项关乎国家
[11:06.48]是诸葛亮该做能做
[11:08.92]做得到也做得好的事情
[11:11.52]不妨多说几句
[11:14.13]实际上
[11:15.05]诸葛亮的依法治国
[11:16.83]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正清明的社会
[11:23.17]这个政府和社会的状态
[11:25.31]用陈寿的话说就是
[11:27.55]利不容坚
[11:28.85]人怀自立
[11:30.31]道不拾遗
[11:31.57]强不侵弱
[11:32.93]风化肃然
[11:35.43]陈寿这话是对诸葛亮治理下蜀国状态的描述
[11:39.87]也就是说
[11:40.81]他是做到了的
[11:42.95]之所以能够做得到
[11:44.65]是因为诸葛亮扶百姓事以鬼
[11:48.01]约官职
[11:49.01]从权制
[11:50.07]开诚心不公道
[11:52.75]也就是说
[11:53.75]依法治国
[11:56.11]这就奇怪了
[11:57.51]这样好的一件事儿
[11:59.39]怎么反倒成了他的麻烦呢
[12:02.22]其实很简单
[12:04.06]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们不乐意呀
[12:07.90]因为你要公正
[12:09.24]就不能偏袒氏族
[12:11.02]你要高效
[12:12.12]就不能只看出身
[12:13.88]你要廉洁
[12:15.06]就不能容忍贪腐
[12:16.82]你要清明
[12:17.94]就不能允许霸道
[12:20.10]总之
[12:20.80]所有这一切
[12:22.34]都同氏族地主阶级垄断仕途
[12:25.44]控制舆论成为豪强这三大特征是格格不入
[12:31.53]他们怎么会拥护你啊
[12:34.27]何况
[12:34.93]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兴腹汉室的理想
[12:38.11]还不能像孙权搞无人治吴那样搞什么蜀人治蜀
[12:43.68]因为蜀汉一旦本土化
[12:45.92]就必然成为一个保守狭隘的偏安之国
[12:50.24]人人安于现状
[12:51.90]不思进取
[12:53.22]哪里还能够北进中原呢
[12:56.95]再说
[12:57.67]作为一个外来政权的领导人
[13:00.19]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相信那些土著
[13:04.45]因此
[13:05.25]诸葛亮不但不能实行蜀人治蜀
[13:08.31]反倒必须对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强进行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评议
[13:16.75]别的不说
[13:17.83]单是北伐战争需要的一大笔军费
[13:21.11]就得从他们身上出
[13:23.29]因为他们是肥羊啊
[13:27.06]事实上
[13:27.98]只要诸葛亮公平执法
[13:30.24]出钱多的就肯定是他们
[13:33.42]要想让他们没有怨言
[13:35.56]除非要么不在北伐
[13:37.64]要么不再公平
[13:39.66]可惜
[13:40.34]无论哪一条
[13:41.84]都与诸葛亮的理想相悖
[13:44.94]所以我说
[13:46.10]这是一个麻烦
[13:47.92]而且这麻烦还是个死结儿
[13:51.44]他解不开的
[13:53.90]也就是说
[13:55.06]蜀汉只有解铃人
[13:57.44]却没有解铃人
[14:00.06]最后来解铃的
[14:01.90]就只能是曹魏了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21]the荀彧去源救曹
[00:11.79]这就非同一般
[00:13.97]更不寻常的是
[00:15.47]荀彧投奔曹操
[00:17.30]是在汉献帝初平二年
[00:19.71]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一年
[00:22.83]那时候
[00:23.67]袁绍已经夺了韩复的地盘
[00:26.25]当了冀州牧
[00:27.69]曹操却只是袁绍表见的东郡太守
[00:31.53]根本就不可相提并论
[00:34.75]前面讲过
[00:35.85]官渡之战的时候
[00:37.71]曹操已经奉天子以令不臣
[00:40.93]很多人还不看好曹操
[00:43.59]认为袁绍必胜
[00:45.87]荀彧却在九年前就抛弃了袁绍
[00:49.43]岂非异常
[00:51.70]那么
[00:51.98]荀彧为什么要离开袁绍
[00:54.42]到曹操那里去呢
[00:56.42]因为他杜绍终不能成大事
[01:00.29]袁裕的大事是什么呀
[01:02.47]和诸葛亮一样
[01:03.97]也是兴腹汉室
[01:06.23]可惜
[01:06.97]当时参加关东联军的那些诸侯
[01:09.89]几乎没有一个是中用的
[01:12.67]最有条件和能耐的两个袁绍和袁术
[01:16.69]却又自己想当皇帝
[01:18.75]而且还当不上
[01:21.07]所以
[01:21.73]荀彧宁肯选择当时最不起眼的曹操
[01:25.39]因为曹操的胆识才略
[01:28.45]其实已经表现出来了
[01:31.05]他在这个时候
[01:32.41]也还是东汉王朝的忠臣
[01:35.01]为国献身的英雄
[01:37.59]荀彧这才寄希望于曹操
[01:40.03]看看荀彧版的隆中对就知道他对曹操是怎样评价的呀
[01:45.63]又是乃心无不在王室
[01:48.23]又是况天下之素质
[01:50.92]他为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呢
[01:54.08]一月奉主上以从民旺
[01:57.24]二月秉至功以服雄杰
[02:00.40]三月服弘毅以至英俊
[02:03.78]这个立场
[02:05.00]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
[02:08.32]荀彧提出这个政治纲领
[02:10.48]是在建安元年
[02:11.96]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六年
[02:14.54]等到建安十七年
[02:16.50]这十几年过去了
[02:18.44]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02:21.14]曹操已经不再乃新无不在王室
[02:24.28]也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02:26.86]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02:30.08]要自己封功建国了
[02:32.64]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02:35.84]下一步的发展
[02:37.28]必将被背离荀玉的理想和初衷
[02:40.23]所以
[02:40.87]荀彧不能不阻拦
[02:42.99]但是他阻拦并没有任何的效果呀
[02:46.69]曹操已经上了自己的贼船
[02:49.29]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02:51.85]于是
[02:52.59]荀彧只能与曹操分道扬镳
[02:55.55]并且选择死亡
[02:57.65]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
[03:01.47]也用自己的生命对曹操做最后一次劝谏
[03:12.29]君玉做出这样的选择
[03:14.37]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03:16.37]但是说到底
[03:17.89]还是他明示身份
[03:19.85]氏族立场和儒家思想所致
[03:24.12]东汉王朝以明教兴国
[03:26.90]世家大族以儒学立身
[03:29.86]中军守节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03:33.32]改朝换代成为最敏感的问题
[03:36.70]甚至成为划线的标准
[03:39.96]比如范文岚先生的中国通史
[03:42.90]就把聚集在许都的中原氏族分为庸汉和庸曹两派
[03:49.08]其实庸汉
[03:50.70]庸曹并无截然的界限
[03:53.58]无论庸汉庸曹
[03:55.34]也都是氏族
[03:57.22]荀彧就是派系上庸曹
[03:59.76]骨子里庸汉
[04:01.22]不折不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04:05.56]正是这种不可解的内在矛盾
[04:08.36]酿成了他的悲剧
[04:10.89]没酿成悲剧的也有
[04:12.95]陈群就是
[04:14.96]据三国志陈群传以及裴松之的著所说
[04:18.84]陈群的祖父
[04:20.18]父亲
[04:20.84]叔叔在当时皆有盛名
[04:24.00]也都做过官
[04:25.54]他本人则受到孔融的推崇
[04:28.32]可谓士族兼名士
[04:31.47]然而
[04:31.87]陈群却并不反对曹操建国
[04:34.95]甚至积极的劝进要曹操称帝
[04:38.37]当然
[04:38.93]曹操并没有同意
[04:41.18]这样看
[04:42.16]陈群可谓是铁杆的庸曹派
[04:45.36]但是曹操一死
[04:47.18]他就向曹丕提交了自己制定的九品官人之法
[04:51.44]而且还得到了实行
[04:54.02]士族阶级被曹操夺去的权利
[04:56.94]又被陈群给偷了回来
[04:59.20]您说他是什么派呢
[05:06.10]实际上
[05:07.02]荀彧和陈群都不是真正的庸曹派
[05:11.22]荀彧维护的是行将就木的东汉王朝
[05:15.28]陈群维护的则是方兴未艾的氏族阶级
[05:20.14]荀彧的聪明之处在于
[05:22.08]他知道要重归一统
[05:24.40]但靠当今皇帝是不行的
[05:27.00]只有借助曹操这个钟馗
[05:29.52]才能够打鬼
[05:31.57]只不过他没想到
[05:33.45]钟馗在打鬼的过程当中
[05:35.89]自己也变成了鬼
[05:38.01]所以他只好以身殉道
[05:41.43]陈群的高明之处则在于
[05:43.75]他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05:47.01]要夺回氏族阶级的权利
[05:49.43]只有先搞定那帮夺权者
[05:52.41]因此
[05:53.21]他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05:57.57]曹操偷梁换柱
[05:59.49]他就偷柱换梁
[06:01.67]曹操在雍汉的旗帜下篡汉
[06:04.41]他就在雍曹的旗帜下变曹
[06:07.35]显然
[06:08.13]荀誉高尚
[06:09.69]臣群高明
[06:12.51]荀彧的立场不是曹操的立场
[06:15.31]鲁肃的立场却是孙权的立场
[06:18.53]因此
[06:19.31]鲁肃的结局要好得多
[06:21.75]孙权的问题也简单的多
[06:24.17]孙权不是氏族
[06:25.73]鲁肃不是名士
[06:27.41]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
[06:29.77]所以
[06:30.17]鲁肃可以直言汉室不可复兴
[06:33.81]孙权也可以一会儿反曹
[06:36.23]一会儿降曹
[06:37.67]因为在孙权那里
[06:39.25]反曹与庸汉不矛盾
[06:41.57]降曹与庸汉也不矛盾
[06:44.80]要降曹
[06:45.72]就说曹操是悍相
[06:47.34]要反曹
[06:48.64]就说曹操是汉贼
[06:50.80]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06:53.45]但以东吴之弱小
[06:55.35]恐怕也只能如此
[06:57.49]要孙权为理想而献身
[06:59.67]那是办不到的
[07:01.51]何况他本来就没有理想
[07:08.93]因此
[07:09.75]孙权把变脸这一套玩的烂熟
[07:14.01]这套把戏
[07:15.13]说的难听呢
[07:16.21]叫见风使舵
[07:17.93]说的好听就叫审时度势
[07:21.45]根本目的则是要建号帝王
[07:24.57]以图天下
[07:26.59]但是
[07:27.25]要想图天下
[07:29.01]就得称帝王
[07:30.85]要想称帝王
[07:32.23]就得顾江东
[07:33.81]要想顾江东
[07:35.19]就得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
[07:38.51]因此
[07:39.27]孙权毅然将相当大的权力交给了江东士族
[07:44.07]让陆逊和雇佣分掌军权和政权
[07:47.91]让大量的士族子弟进入他的幕府和政府
[07:52.27]实施无人至吴
[07:55.36]这就不但实现了孙吴的政权的本土化
[07:58.78]也实现了他的世族化
[08:01.08]和曹丕在中原做的事情实质上是一样的
[08:05.18]可谓异曲同工
[08:08.27]我们知道
[08:09.17]孙氏政权原本与江东氏族是对立的
[08:13.21]孙策甚至曾经对江东豪强大开杀戒
[08:18.04]现在孙权与他们握手言欢
[08:21.16]还让他们参与政治
[08:23.12]这可又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了
[08:26.38]只不过
[08:27.38]这事儿在曹丕那里是陈群帮着干的
[08:31.40]在孙权这里
[08:32.92]却是他自己干的
[08:35.63]那么孙权何以能够这样呢
[08:39.25]究其所以
[08:40.47]是因为他不是理想主义者
[08:43.05]确切的说
[08:44.07]他是有目标无理想
[08:46.79]所以
[08:47.49]孙权并不在乎东汉王朝是存是亡
[08:51.37]也不在乎曹操其人是中是奸
[08:54.99]而只在乎保住自己的地盘
[08:58.75]他甚至不在乎这个地盘上的政权属于哪个阶级
[09:02.85]只要他姓孙就好
[09:05.41]孙权他没包袱
[09:07.47]麻烦是在留刘备和诸葛亮这边
[09:15.58]刘备的麻烦在于他的宗室身份
[09:18.50]这身份让他占了便宜
[09:20.78]也让他背了包袱
[09:22.68]前面讲过
[09:24.12]袁绍死后
[09:25.54]反曹庸汉的士族和名士能够指望的就只剩下刘备
[09:31.79]刘备自己打出的旗号是
[09:34.21]痛感于汉室倾颓
[09:36.45]奸臣妾命主上蒙臣欲信大义于天下
[09:41.87]这是刘备的政治资本
[09:44.01]也是他的政治包袱啊
[09:46.27]也就是说
[09:47.39]他不能像孙权那样随机应变
[09:50.23]只能将反曹兴汉的旗帜举到底
[09:54.37]好在这并没有妨碍他夺取刘璋的风水宝地
[09:58.61]虽然刘璋也是宗室
[10:01.09]这也没有妨碍他亦步亦趋的照搬曹操的建国道路
[10:06.59]虽然曹操是汉贼
[10:09.28]这一点
[10:10.14]看看刘备的做法就知道
[10:12.82]曹操称魏王
[10:14.16]他就称汉中王
[10:15.92]曹丕称魏帝
[10:17.42]他就称汉帝
[10:19.28]难怪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要说蜀是抄袭历史
[10:25.58]剽窃邻国了
[10:28.19]总之
[10:28.89]蜀汉建国之前并不麻烦
[10:31.55]麻烦是在建国之后
[10:34.09]不过
[10:34.75]这已经不是刘备的麻烦
[10:36.97]而是诸葛亮的麻烦了
[10:39.37]因为刘备称帝之后
[10:41.37]只有两年就驾鹤西去
[10:44.49]刘备才是真正的治理蜀国的人
[10:48.80]诸葛亮的麻烦在于他的政治理想
[10:51.86]诸葛亮的理想是什么
[10:53.76]一月兴复汉室
[10:55.66]二月依法治国
[10:58.30]前一项关乎天下
[11:00.48]事实上不可能实现
[11:02.94]且不说他
[11:04.28]后一项关乎国家
[11:06.48]是诸葛亮该做能做
[11:08.92]做得到也做得好的事情
[11:11.52]不妨多说几句
[11:14.13]实际上
[11:15.05]诸葛亮的依法治国
[11:16.83]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正清明的社会
[11:23.17]这个政府和社会的状态
[11:25.31]用陈寿的话说就是
[11:27.55]利不容坚
[11:28.85]人怀自立
[11:30.31]道不拾遗
[11:31.57]强不侵弱
[11:32.93]风化肃然
[11:35.43]陈寿这话是对诸葛亮治理下蜀国状态的描述
[11:39.87]也就是说
[11:40.81]他是做到了的
[11:42.95]之所以能够做得到
[11:44.65]是因为诸葛亮扶百姓事以鬼
[11:48.01]约官职
[11:49.01]从权制
[11:50.07]开诚心不公道
[11:52.75]也就是说
[11:53.75]依法治国
[11:56.11]这就奇怪了
[11:57.51]这样好的一件事儿
[11:59.39]怎么反倒成了他的麻烦呢
[12:02.22]其实很简单
[12:04.06]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们不乐意呀
[12:07.90]因为你要公正
[12:09.24]就不能偏袒氏族
[12:11.02]你要高效
[12:12.12]就不能只看出身
[12:13.88]你要廉洁
[12:15.06]就不能容忍贪腐
[12:16.82]你要清明
[12:17.94]就不能允许霸道
[12:20.10]总之
[12:20.80]所有这一切
[12:22.34]都同氏族地主阶级垄断仕途
[12:25.44]控制舆论成为豪强这三大特征是格格不入
[12:31.53]他们怎么会拥护你啊
[12:34.27]何况
[12:34.93]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兴腹汉室的理想
[12:38.11]还不能像孙权搞无人治吴那样搞什么蜀人治蜀
[12:43.68]因为蜀汉一旦本土化
[12:45.92]就必然成为一个保守狭隘的偏安之国
[12:50.24]人人安于现状
[12:51.90]不思进取
[12:53.22]哪里还能够北进中原呢
[12:56.95]再说
[12:57.67]作为一个外来政权的领导人
[13:00.19]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相信那些土著
[13:04.45]因此
[13:05.25]诸葛亮不但不能实行蜀人治蜀
[13:08.31]反倒必须对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强进行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评议
[13:16.75]别的不说
[13:17.83]单是北伐战争需要的一大笔军费
[13:21.11]就得从他们身上出
[13:23.29]因为他们是肥羊啊
[13:27.06]事实上
[13:27.98]只要诸葛亮公平执法
[13:30.24]出钱多的就肯定是他们
[13:33.42]要想让他们没有怨言
[13:35.56]除非要么不在北伐
[13:37.64]要么不再公平
[13:39.66]可惜
[13:40.34]无论哪一条
[13:41.84]都与诸葛亮的理想相悖
[13:44.94]所以我说
[13:46.10]这是一个麻烦
[13:47.92]而且这麻烦还是个死结儿
[13:51.44]他解不开的
[13:53.90]也就是说
[13:55.06]蜀汉只有解铃人
[13:57.44]却没有解铃人
[14:00.06]最后来解铃的
[14:01.90]就只能是曹魏了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the荀彧去源救曹
这就非同一般
更不寻常的是
荀彧投奔曹操
是在汉献帝初平二年
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一年
那时候
袁绍已经夺了韩复的地盘
当了冀州牧
曹操却只是袁绍表见的东郡太守
根本就不可相提并论
前面讲过
官渡之战的时候
曹操已经奉天子以令不臣
很多人还不看好曹操
认为袁绍必胜
荀彧却在九年前就抛弃了袁绍
岂非异常
那么
荀彧为什么要离开袁绍
到曹操那里去呢
因为他杜绍终不能成大事
袁裕的大事是什么呀
和诸葛亮一样
也是兴腹汉室
可惜
当时参加关东联军的那些诸侯
几乎没有一个是中用的
最有条件和能耐的两个袁绍和袁术
却又自己想当皇帝
而且还当不上
所以
荀彧宁肯选择当时最不起眼的曹操
因为曹操的胆识才略
其实已经表现出来了
他在这个时候
也还是东汉王朝的忠臣
为国献身的英雄
荀彧这才寄希望于曹操
看看荀彧版的隆中对就知道他对曹操是怎样评价的呀
又是乃心无不在王室
又是况天下之素质
他为曹操提出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呢
一月奉主上以从民旺
二月秉至功以服雄杰
三月服弘毅以至英俊
这个立场
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
荀彧提出这个政治纲领
是在建安元年
也就是公元一百九十六年
等到建安十七年
这十几年过去了
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曹操已经不再乃新无不在王室
也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要自己封功建国了
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下一步的发展
必将被背离荀玉的理想和初衷
所以
荀彧不能不阻拦
但是他阻拦并没有任何的效果呀
曹操已经上了自己的贼船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
荀彧只能与曹操分道扬镳
并且选择死亡
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
也用自己的生命对曹操做最后一次劝谏
君玉做出这样的选择
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说到底
还是他明示身份
氏族立场和儒家思想所致
东汉王朝以明教兴国
世家大族以儒学立身
中军守节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改朝换代成为最敏感的问题
甚至成为划线的标准
比如范文岚先生的中国通史
就把聚集在许都的中原氏族分为庸汉和庸曹两派
其实庸汉
庸曹并无截然的界限
无论庸汉庸曹
也都是氏族
荀彧就是派系上庸曹
骨子里庸汉
不折不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正是这种不可解的内在矛盾
酿成了他的悲剧
没酿成悲剧的也有
陈群就是
据三国志陈群传以及裴松之的著所说
陈群的祖父
父亲
叔叔在当时皆有盛名
也都做过官
他本人则受到孔融的推崇
可谓士族兼名士
然而
陈群却并不反对曹操建国
甚至积极的劝进要曹操称帝
当然
曹操并没有同意
这样看
陈群可谓是铁杆的庸曹派
但是曹操一死
他就向曹丕提交了自己制定的九品官人之法
而且还得到了实行
士族阶级被曹操夺去的权利
又被陈群给偷了回来
您说他是什么派呢
实际上
荀彧和陈群都不是真正的庸曹派
荀彧维护的是行将就木的东汉王朝
陈群维护的则是方兴未艾的氏族阶级
荀彧的聪明之处在于
他知道要重归一统
但靠当今皇帝是不行的
只有借助曹操这个钟馗
才能够打鬼
只不过他没想到
钟馗在打鬼的过程当中
自己也变成了鬼
所以他只好以身殉道
陈群的高明之处则在于
他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要夺回氏族阶级的权利
只有先搞定那帮夺权者
因此
他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曹操偷梁换柱
他就偷柱换梁
曹操在雍汉的旗帜下篡汉
他就在雍曹的旗帜下变曹
显然
荀誉高尚
臣群高明
荀彧的立场不是曹操的立场
鲁肃的立场却是孙权的立场
因此
鲁肃的结局要好得多
孙权的问题也简单的多
孙权不是氏族
鲁肃不是名士
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负担
所以
鲁肃可以直言汉室不可复兴
孙权也可以一会儿反曹
一会儿降曹
因为在孙权那里
反曹与庸汉不矛盾
降曹与庸汉也不矛盾
要降曹
就说曹操是悍相
要反曹
就说曹操是汉贼
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但以东吴之弱小
恐怕也只能如此
要孙权为理想而献身
那是办不到的
何况他本来就没有理想
因此
孙权把变脸这一套玩的烂熟
这套把戏
说的难听呢
叫见风使舵
说的好听就叫审时度势
根本目的则是要建号帝王
以图天下
但是
要想图天下
就得称帝王
要想称帝王
就得顾江东
要想顾江东
就得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
因此
孙权毅然将相当大的权力交给了江东士族
让陆逊和雇佣分掌军权和政权
让大量的士族子弟进入他的幕府和政府
实施无人至吴
这就不但实现了孙吴的政权的本土化
也实现了他的世族化
和曹丕在中原做的事情实质上是一样的
可谓异曲同工
我们知道
孙氏政权原本与江东氏族是对立的
孙策甚至曾经对江东豪强大开杀戒
现在孙权与他们握手言欢
还让他们参与政治
这可又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了
只不过
这事儿在曹丕那里是陈群帮着干的
在孙权这里
却是他自己干的
那么孙权何以能够这样呢
究其所以
是因为他不是理想主义者
确切的说
他是有目标无理想
所以
孙权并不在乎东汉王朝是存是亡
也不在乎曹操其人是中是奸
而只在乎保住自己的地盘
他甚至不在乎这个地盘上的政权属于哪个阶级
只要他姓孙就好
孙权他没包袱
麻烦是在留刘备和诸葛亮这边
刘备的麻烦在于他的宗室身份
这身份让他占了便宜
也让他背了包袱
前面讲过
袁绍死后
反曹庸汉的士族和名士能够指望的就只剩下刘备
刘备自己打出的旗号是
痛感于汉室倾颓
奸臣妾命主上蒙臣欲信大义于天下
这是刘备的政治资本
也是他的政治包袱啊
也就是说
他不能像孙权那样随机应变
只能将反曹兴汉的旗帜举到底
好在这并没有妨碍他夺取刘璋的风水宝地
虽然刘璋也是宗室
这也没有妨碍他亦步亦趋的照搬曹操的建国道路
虽然曹操是汉贼
这一点
看看刘备的做法就知道
曹操称魏王
他就称汉中王
曹丕称魏帝
他就称汉帝
难怪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要说蜀是抄袭历史
剽窃邻国了
总之
蜀汉建国之前并不麻烦
麻烦是在建国之后
不过
这已经不是刘备的麻烦
而是诸葛亮的麻烦了
因为刘备称帝之后
只有两年就驾鹤西去
刘备才是真正的治理蜀国的人
诸葛亮的麻烦在于他的政治理想
诸葛亮的理想是什么
一月兴复汉室
二月依法治国
前一项关乎天下
事实上不可能实现
且不说他
后一项关乎国家
是诸葛亮该做能做
做得到也做得好的事情
不妨多说几句
实际上
诸葛亮的依法治国
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正清明的社会
这个政府和社会的状态
用陈寿的话说就是
利不容坚
人怀自立
道不拾遗
强不侵弱
风化肃然
陈寿这话是对诸葛亮治理下蜀国状态的描述
也就是说
他是做到了的
之所以能够做得到
是因为诸葛亮扶百姓事以鬼
约官职
从权制
开诚心不公道
也就是说
依法治国
这就奇怪了
这样好的一件事儿
怎么反倒成了他的麻烦呢
其实很简单
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们不乐意呀
因为你要公正
就不能偏袒氏族
你要高效
就不能只看出身
你要廉洁
就不能容忍贪腐
你要清明
就不能允许霸道
总之
所有这一切
都同氏族地主阶级垄断仕途
控制舆论成为豪强这三大特征是格格不入
他们怎么会拥护你啊
何况
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兴腹汉室的理想
还不能像孙权搞无人治吴那样搞什么蜀人治蜀
因为蜀汉一旦本土化
就必然成为一个保守狭隘的偏安之国
人人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哪里还能够北进中原呢
再说
作为一个外来政权的领导人
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相信那些土著
因此
诸葛亮不但不能实行蜀人治蜀
反倒必须对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强进行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评议
别的不说
单是北伐战争需要的一大笔军费
就得从他们身上出
因为他们是肥羊啊
事实上
只要诸葛亮公平执法
出钱多的就肯定是他们
要想让他们没有怨言
除非要么不在北伐
要么不再公平
可惜
无论哪一条
都与诸葛亮的理想相悖
所以我说
这是一个麻烦
而且这麻烦还是个死结儿
他解不开的
也就是说
蜀汉只有解铃人
却没有解铃人
最后来解铃的
就只能是曹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