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ilingku:051]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3.77]东京梦华录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记北宋都城汴京风物的名著
[00:12.99]内容详实
[00:14.41]影响很大
[00:16.94]据书前作者自叙
[00:19.02]孟元老在徽宗崇宁二年
[00:22.12]也就是公元一一零三年随父亲定居京城
[00:27.50]当时尚是年少
[00:29.86]此后一直在京城生活二十多年
[00:34.17]数十年滥赏蝶游
[00:37.05]莫知宴足
[00:39.31]靖康二年
[00:40.41]也就是公元一一二七年
[00:42.79]金兵攻陷汴京
[00:44.59]掳走徽钦二宗
[00:46.37]北宋灭亡
[00:48.05]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变
[00:51.47]孟元老在这一年南下躲避战乱
[00:54.97]此后一直生活在江苏一带
[00:58.87]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一则故事
[01:04.02]西晋灭亡后
[01:05.54]避乱南下的诸位名士经常在新亭约会
[01:10.44]有人感慨说风景不疏
[01:13.60]正自有山河之意
[01:16.60]然后席间彼此相视流泪
[01:20.18]这就是有名的新亭对泣
[01:23.71]而北宋结束时
[01:25.71]南杜文人也有全然相同的情思
[01:30.67]宋人周晖在清波别致中说
[01:34.29]绍兴初
[01:35.45]故老闲作
[01:36.73]必谈京师风物
[01:39.39]和当时避乱到南方的其他文人一样
[01:42.89]孟元老无比怀念故都风雾往事
[01:47.37]暗想当年节物风流
[01:50.11]人情和美
[01:51.77]但成怅恨
[01:54.26]于是他将记忆中的繁华一一诉诸彼端
[01:58.98]直到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02:01.82]也就是公元一一四七年的除夕之夜才算完成
[02:07.52]这时距离他躲避战火离开汴京已经足足二十年了
[02:13.84]嗯
[02:14.43]列子里曾记载了一个故事
[02:17.43]皇帝白天睡觉时
[02:19.47]忽然梦到自己来到了华胥氏之国
[02:22.89]并深深被这个世外桃源所打动
[02:26.67]所以后人经常用华胥之梦来指代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02:33.23]或作为梦境的代称
[02:35.87]梦元老就是使用了这个典故
[02:38.67]将这部笔记体的回忆录取名为梦华录
[02:44.21]东京梦华录对后来相同题材的书籍
[02:48.07]比如无字幕的孟良录
[02:50.33]一名的西湖老人繁盛录
[02:53.31]奈德翁的都城祭圣以及周密的武林旧事等著作都有直接的影响
[03:01.66]书中关于北宋末年民间说唱
[03:05.14]杂剧
[03:05.96]技艺等等表演的记载
[03:08.48]关于当时各类酒馆以及特色饮食糕点的记录
[03:13.48]关于市场各色买卖的描写
[03:16.24]关于节令及生活民俗的描述
[03:19.52]不少都是独一无二的材料
[03:23.13]对经济史
[03:24.23]文化史
[03:25.09]戏曲史
[03:25.89]民俗史乃至于宗教史
[03:28.55]烹饪史
[03:29.39]体育史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33.41]历来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03:37.30]书中关于猫狗宠物市场
[03:39.86]租马出行等市民生活的记载
[03:42.80]现在看来都觉得新颖可观
[03:46.89]四库馆臣将东京梦华录收入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卷钱提要认为孟华录可以与宋史的相关内容相互考核
[04:00.59]不可谓无必于史学也
[04:04.32]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则称许他与宋史可以互相考证
[04:10.26]定史事之额传
[04:13.92]关于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04:16.20]书前作者自序题为孟元老
[04:19.18]号幽兰居士
[04:21.36]宋本俊斋读书志亦注录为孟元老
[04:25.54]长期以来并无疑问
[04:28.56]直到清道光年间
[04:30.76]有一位叫常茂来的没有太大影响的地方学者提出
[04:35.80]孟元老名叫孟奎
[04:38.70]宋徽宗时曾任礼部侍郎
[04:41.64]他说
[04:42.82]孟奎非一人
[04:44.64]即元老也
[04:46.36]袁老其字
[04:47.98]而奎其名者也
[04:50.68]也就是说
[04:51.62]元老是孟奎的字
[04:54.69]这一说法并无依据
[04:56.93]邓之成曾批评他
[04:58.97]不知宋人多以老命名
[05:01.71]竟为袁老师字
[05:03.67]奇想天开
[05:06.19]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05:08.65]孔宪义先生在历史研究刊文孟元老奇人提出一种新说
[05:15.47]认为孟元老并非孟奎
[05:18.25]而是孟奎的子侄辈
[05:20.51]曾担任开封府夷曹的孟月
[05:24.25]遗憾的是
[05:25.27]孔文并没有提出绝对有利的证据
[05:28.91]但仍有不少词书受此影响
[05:32.07]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定为梦月
[05:36.09]二零零六年
[05:37.37]李治中先生在文献杂志发表论文东京梦华录作者续考
[05:43.57]肯定了孔宪义的结论
[05:45.77]并提出一些新的证据
[05:47.97]但经过仔细分析
[05:49.65]我们认为孔文和李文提出的证据严重不足
[05:54.85]并且还存在一些错误
[05:57.27]只能作为一种猜测
[05:59.15]不足以作为结论
[06:01.81]除了以上两种新说
[06:03.61]二零一一年
[06:05.13]伊永文先生在南开学报发表孟元老考一文
[06:09.99]又提出孟元老实为宋宗室赵子直
[06:15.47]虽令人耳目一新
[06:17.09]但仍然没有提出严谨的证明
[06:19.73]也只能聊背一说
[06:22.27]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提为梦元老
[06:25.77]实是目前最准确的做法
[06:29.31]东京梦华录最早由赵师霞刊刻于南宋淳熙十四年
[06:35.41]也就是公元一一八七年
[06:38.49]他在看书跋中说
[06:40.31]幽兰居士记录旧所经历为梦华录
[06:44.79]期间事关恭晋典礼
[06:47.53]得知传闻者
[06:48.93]不无谬误
[06:50.69]若市井游观
[06:52.39]碎时勿惑
[06:53.85]民风尚俗
[06:55.25]则见闻习俗皆得其真
[06:59.13]今甲子一周
[07:00.63]故老轮没
[07:02.01]久闻日远
[07:03.59]后余生者犹不得而知
[07:06.57]则西北遇客绝谈矣
[07:10.19]因寝木以广之
[07:12.41]使观者追念故都之乐
[07:15.37]当共起风景不舒之叹
[07:18.83]春熙丁未
[07:19.97]遂十月硕旦
[07:22.01]郡宜赵师侠借之疏于泰安
[07:26.66]但遗憾的是
[07:27.84]这个宋课本失传已久
[07:30.50]明清乃至民国均有藏书家号称收藏有此书的宋课本
[07:36.50]其实都非宋课
[07:38.70]而是下文提到的原课本
[07:42.72]现存最早的课本是原课本
[07:45.96]原课本存世有两部
[07:48.32]均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
[07:53.49]其一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07:56.63]细黑口
[07:57.57]左右双边
[07:58.75]每半页十四行
[08:00.89]行二十二至二十四字不等
[08:04.11]为脊骨骼
[08:05.33]毛进
[08:05.97]毛蚁父子旧藏
[08:07.85]民国时为袁克文所藏
[08:10.41]均有藏书印迹
[08:12.63]以前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宋文嗯
[08:16.32]另一部藏日本敬家堂文库
[08:19.44]是元刻名印
[08:21.46]使用了不少明初国子鉴的废纸
[08:24.48]蝴蝶装
[08:25.76]此本有黄陂烈手书长拔二则
[08:29.24]有故元庆
[08:30.48]黄丕烈
[08:31.38]汪世中
[08:32.32]陆树升等地藏印章
[08:34.90]行款与国土所藏者相同
[08:38.48]此本原为陆鑫元必颂楼旧藏
[08:42.28]陆鑫元去世后
[08:43.86]和必颂楼其他精品一样
[08:46.28]成为日本敬家堂文库的收藏
[08:49.87]此本一九四一年由敬家堂文库作为敬家堂秘籍第三种影印出版
[08:56.99]一九八三年闫波书店亦曾影印出版
[09:02.45]明弘治十七年
[09:03.99]也就是公元一五零四年
[09:06.53]曾据宋课本藩客一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
[09:12.35]国家图书馆有藏本
[09:14.43]正文半夜八行
[09:16.27]行十六字
[09:17.79]卷末有黑底白字排记红治甲子年重新刊行
[09:24.27]正为这个版本源自宋本
[09:26.79]所以比原课本更加接近原貌
[09:30.45]尤其是卷三最后一条
[09:32.82]比原课本多出不少文字
[09:35.66]是梦华录最有价值的版本
[09:39.21]以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中的一小段为例
[09:43.95]红志本座朱门桥市井已开
[09:47.89]如胡庚店门首坐一小儿叫绕骨头
[09:52.89]兼有灌沸及炒沸酒店多点灯烛估卖每份钱不过二十文
[10:00.83]并粥饭点心一间
[10:03.53]或有卖洗面水
[10:05.31]煎点汤药者
[10:06.97]直至天明
[10:09.08]而原课本则作诸行门店多点灯烛
[10:12.88]孤卖每份不过二十文
[10:15.20]并汤要者直至天明
[10:17.82]漏刻数十字之多
[10:21.03]明代还有嘉靖年间课本
[10:23.55]现藏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10:27.05]国家图书馆藏本是富增香旧藏
[10:30.85]明末也曾刻过一次
[10:33.03]题为东京梦华录
[10:35.35]今夜九行
[10:36.63]行二十字
[10:38.09]今藏国家图书馆
[10:39.99]上有刘吕芬及王国维教技及提拔
[10:43.75]是翻刻的原课本啊
[10:46.40]此外
[10:46.98]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一名抄本
[10:50.08]是吴亦凤黄陂列教继集提拔清抄本则有四库全书本
[10:56.56]东京梦华录自明清以来还陆续被收入秘策
[11:01.48]会函
[11:02.28]金代秘书学金讨园
[11:04.94]三姨堂丛书等丛书均题东京梦华录据为十卷
[11:11.44]在唐宋丛书及说服中则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一卷
[11:19.10]本次整理底本采用各版本中价值最高的明代红志甲子课本
[11:26.16]对一体字做了规范
[11:28.26]在参教原课本等其他版本时
[11:31.20]发现不少重要译文
[11:33.20]对其中经过查考确定为红志课本雕刻书物的
[11:38.46]直接予以修正
[11:40.32]其他重要译文则则要在注释中予以辨析
[11:45.62]在标点和注释的过程中
[11:47.86]重点参考并吸收了邓之成先生东京梦华录著和伊永文先生东京梦华录监著的相关教刊和研究
[11:57.86]但两书断句注释亦有可商榷之明
[12:02.72]笔者参考学界最新成果
[12:05.14]做了不少修订
[12:06.58]部分有所发明之处
[12:08.52]做了较为详细的注释说明
[12:11.77]整理工作中
[12:12.97]广泛参考了无字幕
[12:15.01]孟良录等宋代史料
[12:17.23]同时查阅了大量文学
[12:19.79]经济
[12:20.49]城市规划
[12:21.89]建筑 体育
[12:23.37]宗教等领域的专著论文和专门辞书
[12:27.23]力求精准
[12:29.41]修订了不少此前著意本沉沉乡音的传悟
[12:33.85]希望能够做到后出转经
[12:37.17]同时
[12:37.85]为了使书更为丰富生动
[12:39.99]本书编者为全书选了不少宋画作为配图
[12:44.61]尤其将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结合内容
[12:48.75]随文搭配
[12:50.03]并撰写了图注
[12:51.63]虽然配图难以做到一一完美对应
[12:54.79]但在图文结合中
[12:56.65]为读者了解汴经乃至宋朝景象打开了一个窗口
[13:02.55]以期读者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大宋盛景
[13:07.40]但限于财力
[13:08.76]加之以时间较为紧迫
[13:11.42]难免还有不少错漏之处
[13:14.18]恳请读者指正
[13:17.30]一罢眼倦
[13:18.66]东京开封的繁华依旧历历眼前
[13:23.04]但对于经历乱离
[13:24.96]远遁南方的孟元老来说
[13:27.58]这只能是在繁华落尽二十年后
[13:30.94]梦境中念念不忘的旧时风华
[13:35.88]北宋晏殊词云
[13:37.68]满目山河空念远
[13:40.76]落花风雨更伤春
[13:44.27]对孟元老来说
[13:45.83]这本书大概就是他旧读风华常念远的回忆录了
[13:51.59]但对于今人来说
[13:53.29]它却又是一部梦回大宋
[13:55.85]重读久远年代繁华盛世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14:02.68]本次译注能够顺利完成
[14:05.20]要感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武云浩提供的帮助和建议
[14:10.94]侯印国二零一九年七夕与南京小字在斋
[14:15.98]二零二零年古语前一日复教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3.77]东京梦华录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记北宋都城汴京风物的名著
[00:12.99]内容详实
[00:14.41]影响很大
[00:16.94]据书前作者自叙
[00:19.02]孟元老在徽宗崇宁二年
[00:22.12]也就是公元一一零三年随父亲定居京城
[00:27.50]当时尚是年少
[00:29.86]此后一直在京城生活二十多年
[00:34.17]数十年滥赏蝶游
[00:37.05]莫知宴足
[00:39.31]靖康二年
[00:40.41]也就是公元一一二七年
[00:42.79]金兵攻陷汴京
[00:44.59]掳走徽钦二宗
[00:46.37]北宋灭亡
[00:48.05]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变
[00:51.47]孟元老在这一年南下躲避战乱
[00:54.97]此后一直生活在江苏一带
[00:58.87]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一则故事
[01:04.02]西晋灭亡后
[01:05.54]避乱南下的诸位名士经常在新亭约会
[01:10.44]有人感慨说风景不疏
[01:13.60]正自有山河之意
[01:16.60]然后席间彼此相视流泪
[01:20.18]这就是有名的新亭对泣
[01:23.71]而北宋结束时
[01:25.71]南杜文人也有全然相同的情思
[01:30.67]宋人周晖在清波别致中说
[01:34.29]绍兴初
[01:35.45]故老闲作
[01:36.73]必谈京师风物
[01:39.39]和当时避乱到南方的其他文人一样
[01:42.89]孟元老无比怀念故都风雾往事
[01:47.37]暗想当年节物风流
[01:50.11]人情和美
[01:51.77]但成怅恨
[01:54.26]于是他将记忆中的繁华一一诉诸彼端
[01:58.98]直到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02:01.82]也就是公元一一四七年的除夕之夜才算完成
[02:07.52]这时距离他躲避战火离开汴京已经足足二十年了
[02:13.84]嗯
[02:14.43]列子里曾记载了一个故事
[02:17.43]皇帝白天睡觉时
[02:19.47]忽然梦到自己来到了华胥氏之国
[02:22.89]并深深被这个世外桃源所打动
[02:26.67]所以后人经常用华胥之梦来指代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02:33.23]或作为梦境的代称
[02:35.87]梦元老就是使用了这个典故
[02:38.67]将这部笔记体的回忆录取名为梦华录
[02:44.21]东京梦华录对后来相同题材的书籍
[02:48.07]比如无字幕的孟良录
[02:50.33]一名的西湖老人繁盛录
[02:53.31]奈德翁的都城祭圣以及周密的武林旧事等著作都有直接的影响
[03:01.66]书中关于北宋末年民间说唱
[03:05.14]杂剧
[03:05.96]技艺等等表演的记载
[03:08.48]关于当时各类酒馆以及特色饮食糕点的记录
[03:13.48]关于市场各色买卖的描写
[03:16.24]关于节令及生活民俗的描述
[03:19.52]不少都是独一无二的材料
[03:23.13]对经济史
[03:24.23]文化史
[03:25.09]戏曲史
[03:25.89]民俗史乃至于宗教史
[03:28.55]烹饪史
[03:29.39]体育史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33.41]历来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03:37.30]书中关于猫狗宠物市场
[03:39.86]租马出行等市民生活的记载
[03:42.80]现在看来都觉得新颖可观
[03:46.89]四库馆臣将东京梦华录收入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卷钱提要认为孟华录可以与宋史的相关内容相互考核
[04:00.59]不可谓无必于史学也
[04:04.32]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则称许他与宋史可以互相考证
[04:10.26]定史事之额传
[04:13.92]关于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04:16.20]书前作者自序题为孟元老
[04:19.18]号幽兰居士
[04:21.36]宋本俊斋读书志亦注录为孟元老
[04:25.54]长期以来并无疑问
[04:28.56]直到清道光年间
[04:30.76]有一位叫常茂来的没有太大影响的地方学者提出
[04:35.80]孟元老名叫孟奎
[04:38.70]宋徽宗时曾任礼部侍郎
[04:41.64]他说
[04:42.82]孟奎非一人
[04:44.64]即元老也
[04:46.36]袁老其字
[04:47.98]而奎其名者也
[04:50.68]也就是说
[04:51.62]元老是孟奎的字
[04:54.69]这一说法并无依据
[04:56.93]邓之成曾批评他
[04:58.97]不知宋人多以老命名
[05:01.71]竟为袁老师字
[05:03.67]奇想天开
[05:06.19]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05:08.65]孔宪义先生在历史研究刊文孟元老奇人提出一种新说
[05:15.47]认为孟元老并非孟奎
[05:18.25]而是孟奎的子侄辈
[05:20.51]曾担任开封府夷曹的孟月
[05:24.25]遗憾的是
[05:25.27]孔文并没有提出绝对有利的证据
[05:28.91]但仍有不少词书受此影响
[05:32.07]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定为梦月
[05:36.09]二零零六年
[05:37.37]李治中先生在文献杂志发表论文东京梦华录作者续考
[05:43.57]肯定了孔宪义的结论
[05:45.77]并提出一些新的证据
[05:47.97]但经过仔细分析
[05:49.65]我们认为孔文和李文提出的证据严重不足
[05:54.85]并且还存在一些错误
[05:57.27]只能作为一种猜测
[05:59.15]不足以作为结论
[06:01.81]除了以上两种新说
[06:03.61]二零一一年
[06:05.13]伊永文先生在南开学报发表孟元老考一文
[06:09.99]又提出孟元老实为宋宗室赵子直
[06:15.47]虽令人耳目一新
[06:17.09]但仍然没有提出严谨的证明
[06:19.73]也只能聊背一说
[06:22.27]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提为梦元老
[06:25.77]实是目前最准确的做法
[06:29.31]东京梦华录最早由赵师霞刊刻于南宋淳熙十四年
[06:35.41]也就是公元一一八七年
[06:38.49]他在看书跋中说
[06:40.31]幽兰居士记录旧所经历为梦华录
[06:44.79]期间事关恭晋典礼
[06:47.53]得知传闻者
[06:48.93]不无谬误
[06:50.69]若市井游观
[06:52.39]碎时勿惑
[06:53.85]民风尚俗
[06:55.25]则见闻习俗皆得其真
[06:59.13]今甲子一周
[07:00.63]故老轮没
[07:02.01]久闻日远
[07:03.59]后余生者犹不得而知
[07:06.57]则西北遇客绝谈矣
[07:10.19]因寝木以广之
[07:12.41]使观者追念故都之乐
[07:15.37]当共起风景不舒之叹
[07:18.83]春熙丁未
[07:19.97]遂十月硕旦
[07:22.01]郡宜赵师侠借之疏于泰安
[07:26.66]但遗憾的是
[07:27.84]这个宋课本失传已久
[07:30.50]明清乃至民国均有藏书家号称收藏有此书的宋课本
[07:36.50]其实都非宋课
[07:38.70]而是下文提到的原课本
[07:42.72]现存最早的课本是原课本
[07:45.96]原课本存世有两部
[07:48.32]均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
[07:53.49]其一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07:56.63]细黑口
[07:57.57]左右双边
[07:58.75]每半页十四行
[08:00.89]行二十二至二十四字不等
[08:04.11]为脊骨骼
[08:05.33]毛进
[08:05.97]毛蚁父子旧藏
[08:07.85]民国时为袁克文所藏
[08:10.41]均有藏书印迹
[08:12.63]以前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宋文嗯
[08:16.32]另一部藏日本敬家堂文库
[08:19.44]是元刻名印
[08:21.46]使用了不少明初国子鉴的废纸
[08:24.48]蝴蝶装
[08:25.76]此本有黄陂烈手书长拔二则
[08:29.24]有故元庆
[08:30.48]黄丕烈
[08:31.38]汪世中
[08:32.32]陆树升等地藏印章
[08:34.90]行款与国土所藏者相同
[08:38.48]此本原为陆鑫元必颂楼旧藏
[08:42.28]陆鑫元去世后
[08:43.86]和必颂楼其他精品一样
[08:46.28]成为日本敬家堂文库的收藏
[08:49.87]此本一九四一年由敬家堂文库作为敬家堂秘籍第三种影印出版
[08:56.99]一九八三年闫波书店亦曾影印出版
[09:02.45]明弘治十七年
[09:03.99]也就是公元一五零四年
[09:06.53]曾据宋课本藩客一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
[09:12.35]国家图书馆有藏本
[09:14.43]正文半夜八行
[09:16.27]行十六字
[09:17.79]卷末有黑底白字排记红治甲子年重新刊行
[09:24.27]正为这个版本源自宋本
[09:26.79]所以比原课本更加接近原貌
[09:30.45]尤其是卷三最后一条
[09:32.82]比原课本多出不少文字
[09:35.66]是梦华录最有价值的版本
[09:39.21]以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中的一小段为例
[09:43.95]红志本座朱门桥市井已开
[09:47.89]如胡庚店门首坐一小儿叫绕骨头
[09:52.89]兼有灌沸及炒沸酒店多点灯烛估卖每份钱不过二十文
[10:00.83]并粥饭点心一间
[10:03.53]或有卖洗面水
[10:05.31]煎点汤药者
[10:06.97]直至天明
[10:09.08]而原课本则作诸行门店多点灯烛
[10:12.88]孤卖每份不过二十文
[10:15.20]并汤要者直至天明
[10:17.82]漏刻数十字之多
[10:21.03]明代还有嘉靖年间课本
[10:23.55]现藏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10:27.05]国家图书馆藏本是富增香旧藏
[10:30.85]明末也曾刻过一次
[10:33.03]题为东京梦华录
[10:35.35]今夜九行
[10:36.63]行二十字
[10:38.09]今藏国家图书馆
[10:39.99]上有刘吕芬及王国维教技及提拔
[10:43.75]是翻刻的原课本啊
[10:46.40]此外
[10:46.98]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一名抄本
[10:50.08]是吴亦凤黄陂列教继集提拔清抄本则有四库全书本
[10:56.56]东京梦华录自明清以来还陆续被收入秘策
[11:01.48]会函
[11:02.28]金代秘书学金讨园
[11:04.94]三姨堂丛书等丛书均题东京梦华录据为十卷
[11:11.44]在唐宋丛书及说服中则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一卷
[11:19.10]本次整理底本采用各版本中价值最高的明代红志甲子课本
[11:26.16]对一体字做了规范
[11:28.26]在参教原课本等其他版本时
[11:31.20]发现不少重要译文
[11:33.20]对其中经过查考确定为红志课本雕刻书物的
[11:38.46]直接予以修正
[11:40.32]其他重要译文则则要在注释中予以辨析
[11:45.62]在标点和注释的过程中
[11:47.86]重点参考并吸收了邓之成先生东京梦华录著和伊永文先生东京梦华录监著的相关教刊和研究
[11:57.86]但两书断句注释亦有可商榷之明
[12:02.72]笔者参考学界最新成果
[12:05.14]做了不少修订
[12:06.58]部分有所发明之处
[12:08.52]做了较为详细的注释说明
[12:11.77]整理工作中
[12:12.97]广泛参考了无字幕
[12:15.01]孟良录等宋代史料
[12:17.23]同时查阅了大量文学
[12:19.79]经济
[12:20.49]城市规划
[12:21.89]建筑 体育
[12:23.37]宗教等领域的专著论文和专门辞书
[12:27.23]力求精准
[12:29.41]修订了不少此前著意本沉沉乡音的传悟
[12:33.85]希望能够做到后出转经
[12:37.17]同时
[12:37.85]为了使书更为丰富生动
[12:39.99]本书编者为全书选了不少宋画作为配图
[12:44.61]尤其将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结合内容
[12:48.75]随文搭配
[12:50.03]并撰写了图注
[12:51.63]虽然配图难以做到一一完美对应
[12:54.79]但在图文结合中
[12:56.65]为读者了解汴经乃至宋朝景象打开了一个窗口
[13:02.55]以期读者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大宋盛景
[13:07.40]但限于财力
[13:08.76]加之以时间较为紧迫
[13:11.42]难免还有不少错漏之处
[13:14.18]恳请读者指正
[13:17.30]一罢眼倦
[13:18.66]东京开封的繁华依旧历历眼前
[13:23.04]但对于经历乱离
[13:24.96]远遁南方的孟元老来说
[13:27.58]这只能是在繁华落尽二十年后
[13:30.94]梦境中念念不忘的旧时风华
[13:35.88]北宋晏殊词云
[13:37.68]满目山河空念远
[13:40.76]落花风雨更伤春
[13:44.27]对孟元老来说
[13:45.83]这本书大概就是他旧读风华常念远的回忆录了
[13:51.59]但对于今人来说
[13:53.29]它却又是一部梦回大宋
[13:55.85]重读久远年代繁华盛世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14:02.68]本次译注能够顺利完成
[14:05.20]要感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武云浩提供的帮助和建议
[14:10.94]侯印国二零一九年七夕与南京小字在斋
[14:15.98]二零二零年古语前一日复教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东京梦华录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记北宋都城汴京风物的名著
内容详实
影响很大
据书前作者自叙
孟元老在徽宗崇宁二年
也就是公元一一零三年随父亲定居京城
当时尚是年少
此后一直在京城生活二十多年
数十年滥赏蝶游
莫知宴足
靖康二年
也就是公元一一二七年
金兵攻陷汴京
掳走徽钦二宗
北宋灭亡
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变
孟元老在这一年南下躲避战乱
此后一直生活在江苏一带
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一则故事
西晋灭亡后
避乱南下的诸位名士经常在新亭约会
有人感慨说风景不疏
正自有山河之意
然后席间彼此相视流泪
这就是有名的新亭对泣
而北宋结束时
南杜文人也有全然相同的情思
宋人周晖在清波别致中说
绍兴初
故老闲作
必谈京师风物
和当时避乱到南方的其他文人一样
孟元老无比怀念故都风雾往事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
人情和美
但成怅恨
于是他将记忆中的繁华一一诉诸彼端
直到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也就是公元一一四七年的除夕之夜才算完成
这时距离他躲避战火离开汴京已经足足二十年了
嗯
列子里曾记载了一个故事
皇帝白天睡觉时
忽然梦到自己来到了华胥氏之国
并深深被这个世外桃源所打动
所以后人经常用华胥之梦来指代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或作为梦境的代称
梦元老就是使用了这个典故
将这部笔记体的回忆录取名为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对后来相同题材的书籍
比如无字幕的孟良录
一名的西湖老人繁盛录
奈德翁的都城祭圣以及周密的武林旧事等著作都有直接的影响
书中关于北宋末年民间说唱
杂剧
技艺等等表演的记载
关于当时各类酒馆以及特色饮食糕点的记录
关于市场各色买卖的描写
关于节令及生活民俗的描述
不少都是独一无二的材料
对经济史
文化史
戏曲史
民俗史乃至于宗教史
烹饪史
体育史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来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书中关于猫狗宠物市场
租马出行等市民生活的记载
现在看来都觉得新颖可观
四库馆臣将东京梦华录收入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卷钱提要认为孟华录可以与宋史的相关内容相互考核
不可谓无必于史学也
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则称许他与宋史可以互相考证
定史事之额传
关于东京梦华录的作者
书前作者自序题为孟元老
号幽兰居士
宋本俊斋读书志亦注录为孟元老
长期以来并无疑问
直到清道光年间
有一位叫常茂来的没有太大影响的地方学者提出
孟元老名叫孟奎
宋徽宗时曾任礼部侍郎
他说
孟奎非一人
即元老也
袁老其字
而奎其名者也
也就是说
元老是孟奎的字
这一说法并无依据
邓之成曾批评他
不知宋人多以老命名
竟为袁老师字
奇想天开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孔宪义先生在历史研究刊文孟元老奇人提出一种新说
认为孟元老并非孟奎
而是孟奎的子侄辈
曾担任开封府夷曹的孟月
遗憾的是
孔文并没有提出绝对有利的证据
但仍有不少词书受此影响
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定为梦月
二零零六年
李治中先生在文献杂志发表论文东京梦华录作者续考
肯定了孔宪义的结论
并提出一些新的证据
但经过仔细分析
我们认为孔文和李文提出的证据严重不足
并且还存在一些错误
只能作为一种猜测
不足以作为结论
除了以上两种新说
二零一一年
伊永文先生在南开学报发表孟元老考一文
又提出孟元老实为宋宗室赵子直
虽令人耳目一新
但仍然没有提出严谨的证明
也只能聊背一说
将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提为梦元老
实是目前最准确的做法
东京梦华录最早由赵师霞刊刻于南宋淳熙十四年
也就是公元一一八七年
他在看书跋中说
幽兰居士记录旧所经历为梦华录
期间事关恭晋典礼
得知传闻者
不无谬误
若市井游观
碎时勿惑
民风尚俗
则见闻习俗皆得其真
今甲子一周
故老轮没
久闻日远
后余生者犹不得而知
则西北遇客绝谈矣
因寝木以广之
使观者追念故都之乐
当共起风景不舒之叹
春熙丁未
遂十月硕旦
郡宜赵师侠借之疏于泰安
但遗憾的是
这个宋课本失传已久
明清乃至民国均有藏书家号称收藏有此书的宋课本
其实都非宋课
而是下文提到的原课本
现存最早的课本是原课本
原课本存世有两部
均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
其一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细黑口
左右双边
每半页十四行
行二十二至二十四字不等
为脊骨骼
毛进
毛蚁父子旧藏
民国时为袁克文所藏
均有藏书印迹
以前曾长期被误认为是宋文嗯
另一部藏日本敬家堂文库
是元刻名印
使用了不少明初国子鉴的废纸
蝴蝶装
此本有黄陂烈手书长拔二则
有故元庆
黄丕烈
汪世中
陆树升等地藏印章
行款与国土所藏者相同
此本原为陆鑫元必颂楼旧藏
陆鑫元去世后
和必颂楼其他精品一样
成为日本敬家堂文库的收藏
此本一九四一年由敬家堂文库作为敬家堂秘籍第三种影印出版
一九八三年闫波书店亦曾影印出版
明弘治十七年
也就是公元一五零四年
曾据宋课本藩客一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
国家图书馆有藏本
正文半夜八行
行十六字
卷末有黑底白字排记红治甲子年重新刊行
正为这个版本源自宋本
所以比原课本更加接近原貌
尤其是卷三最后一条
比原课本多出不少文字
是梦华录最有价值的版本
以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中的一小段为例
红志本座朱门桥市井已开
如胡庚店门首坐一小儿叫绕骨头
兼有灌沸及炒沸酒店多点灯烛估卖每份钱不过二十文
并粥饭点心一间
或有卖洗面水
煎点汤药者
直至天明
而原课本则作诸行门店多点灯烛
孤卖每份不过二十文
并汤要者直至天明
漏刻数十字之多
明代还有嘉靖年间课本
现藏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藏本是富增香旧藏
明末也曾刻过一次
题为东京梦华录
今夜九行
行二十字
今藏国家图书馆
上有刘吕芬及王国维教技及提拔
是翻刻的原课本啊
此外
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一名抄本
是吴亦凤黄陂列教继集提拔清抄本则有四库全书本
东京梦华录自明清以来还陆续被收入秘策
会函
金代秘书学金讨园
三姨堂丛书等丛书均题东京梦华录据为十卷
在唐宋丛书及说服中则题为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一卷
本次整理底本采用各版本中价值最高的明代红志甲子课本
对一体字做了规范
在参教原课本等其他版本时
发现不少重要译文
对其中经过查考确定为红志课本雕刻书物的
直接予以修正
其他重要译文则则要在注释中予以辨析
在标点和注释的过程中
重点参考并吸收了邓之成先生东京梦华录著和伊永文先生东京梦华录监著的相关教刊和研究
但两书断句注释亦有可商榷之明
笔者参考学界最新成果
做了不少修订
部分有所发明之处
做了较为详细的注释说明
整理工作中
广泛参考了无字幕
孟良录等宋代史料
同时查阅了大量文学
经济
城市规划
建筑 体育
宗教等领域的专著论文和专门辞书
力求精准
修订了不少此前著意本沉沉乡音的传悟
希望能够做到后出转经
同时
为了使书更为丰富生动
本书编者为全书选了不少宋画作为配图
尤其将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结合内容
随文搭配
并撰写了图注
虽然配图难以做到一一完美对应
但在图文结合中
为读者了解汴经乃至宋朝景象打开了一个窗口
以期读者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大宋盛景
但限于财力
加之以时间较为紧迫
难免还有不少错漏之处
恳请读者指正
一罢眼倦
东京开封的繁华依旧历历眼前
但对于经历乱离
远遁南方的孟元老来说
这只能是在繁华落尽二十年后
梦境中念念不忘的旧时风华
北宋晏殊词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对孟元老来说
这本书大概就是他旧读风华常念远的回忆录了
但对于今人来说
它却又是一部梦回大宋
重读久远年代繁华盛世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本次译注能够顺利完成
要感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武云浩提供的帮助和建议
侯印国二零一九年七夕与南京小字在斋
二零二零年古语前一日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