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ilingku:015]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45]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00:03.99]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00:06.87]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
[00:09.23]由果麦文化
[00:10.45]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00:13.29]作者 易中天
[00:15.83]演播
[00:16.71]张大鹏请听
[00:19.71]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第十八集帝王心思
[00:34.67]王安石最后一次在朝堂上见到宋神宗是哪一天已无从稽考
[00:41.09]那天的气氛看起来跟往常没什么两样
[00:44.87]王安石便谈起对吕家问的安排
[00:48.63]当时吕家问已经回到京师
[00:50.91]参与了王庞他们与吕会卿的斗争
[00:53.75]但没有被追究
[00:55.85]于是王安石便建议任命此人为集贤院学士
[01:00.55]皇帝的答复则是放放再说
[01:04.53]结果一放就是半个月
[01:08.34]因此这天上朝
[01:09.72]王安石便旧话重提
[01:12.38]皇帝陛下却仍然不肯表态
[01:15.22]只是回过头去发呆
[01:18.08]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01:21.12]神宗却又转过脸来问
[01:24.16]听说相公想辞职已经很久了
[01:28.83]王安石猝不及防
[01:30.51]低头答道
[01:31.77]是
[01:33.03]又说
[01:33.75]陛下兼流
[01:35.19]不敢马上就走
[01:38.35]大殿中安静的能听见心跳
[01:43.25]皇帝不再说什么
[01:45.40]王安石也很快便离开相委
[01:50.92]此事未被证实采信
[01:52.94]因此真伪莫辩
[01:55.38]照理说似乎不该有这样难堪的场面
[01:59.04]毕竟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宗家法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02:04.81]因此从太宗到神宗
[02:07.03]北宋历任皇帝对朝中大臣都礼誉有加
[02:11.03]政治文明的程度远远高于明清两代
[02:14.85]孔子主张的君使臣以礼
[02:17.53]在宋代应该说得到了实行
[02:22.01]事实上
[02:22.95]王安石离职以后的待遇并不低
[02:26.41]他在罢相一年多之后的元丰元年正月
[02:29.69]被封为书国公
[02:31.99]又过了一年多
[02:33.17]改封金国公
[02:34.79]因此人称王京公
[02:37.75]甚至到他病故时
[02:39.31]虽然掌权的已是反对派
[02:41.37]也仍然被追赠了太傅的头衔
[02:45.43]宋是彬彬有礼的
[02:48.33]至少这事还是
[02:52.01]然而客气礼貌并不等于满心欢喜
[02:56.36]宋神宗对王安石恐怕也早有不满
[02:59.86]责任当然在王安石
[03:03.72]众所周知
[03:04.92]此人素有偶像公称号
[03:07.38]一根筋
[03:07.98]刃死理
[03:09.04]只论事
[03:09.84]不看人
[03:11.04]在皇帝面前也倔头倔脑
[03:13.70]说起话来胡同里赶猪
[03:15.86]直来直去
[03:17.44]跟他自己的穿衣戴帽一样不修边幅
[03:21.02]常常弄得皇帝和同僚下不了台
[03:25.77]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03:29.17]比如西宁五年到七年讨论示役法和免疫法
[03:33.83]就是皇帝或他人问一句说一句
[03:36.81]王安石就顶一句
[03:38.39]博一句
[03:39.25]简直问都问不得
[03:41.49]说到激动时
[03:42.75]不是指控同僚结党营私
[03:44.97]破坏改革
[03:46.31]便是批评神宗不识好歹
[03:48.55]不明是非
[03:51.03]如此作风
[03:52.33]谁受得了
[03:55.22]所以神宗第一次罢免王安石
[03:57.84]固然有前面说过的种种原因
[04:00.36]恐怕也未尝没有这样的考虑
[04:03.36]安石啊安石
[04:04.94]回到江宁冷静冷静
[04:06.98]改改你那臭脾气吧
[04:08.86]改了朕还用你
[04:12.16]可惜王安石就是不改
[04:16.24]其实复出之后的王安石也非麻木不仁
[04:19.92]据说他曾经对亲近的人说
[04:23.20]现在圣上对我只从得五分
[04:26.00]时也德也
[04:28.56]可惜江山易改
[04:30.06]本性难移
[04:31.44]他还是依然故我
[04:33.14]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04:34.84]甚至想闹情绪就闹情绪
[04:37.26]想请病假就请病假
[04:41.24]这在王安石
[04:42.50]或许既是出于对主义的坚持
[04:44.88]也是出于对神宗的信任
[04:48.13]他曾在复出之后两三个月时说
[04:51.21]臣之所以敢于直言
[04:53.25]只因为陛下能够容忍臣下范盐建争
[04:57.13]否则安石就算有十个胆子
[04:59.59]又岂敢忘记明哲保身的古训
[05:03.31]不过陛下修身立德虽然堪比尧舜
[05:07.13]是非分明却不如唐太宗
[05:10.45]如果敢直言的不能赏
[05:12.33]出问题的不能罚
[05:14.11]岂能要求大家都说真话
[05:18.23]听完这话
[05:19.35]宋神宗也笑了
[05:21.01]他说
[05:23.45]台官只有挨骂挨批和撤职查办的份儿
[05:26.67]何尝有过奖赏
[05:28.65]现在找个愿意干的都难
[05:31.71]王安石说
[05:33.37]不知道唐太宗那会儿是不是也这样
[05:39.65]这当然可以传为美谈
[05:42.20]可惜好景不长
[05:43.86]皇帝陛下的忍耐也有限
[05:47.42]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应该是熙宁八年十一月
[05:52.10]当时宰相韩将和副宰相吕会卿都已离职
[05:56.10]朝廷急需人寿
[05:58.12]王安石却又请病假了
[06:00.90]神宗一天十七次派人探望也不管用
[06:05.30]皇帝只好问个究竟
[06:07.97]王安石的回答是要狠狠整治那些反对新法的人
[06:13.31]神宗很为难
[06:14.81]他说 据反映
[06:16.45]民间也叫苦
[06:18.84]王安石说
[06:20.26]冬天刮寒风
[06:21.62]夏天下暴雨
[06:23.10]老百姓不也叫苦连天吗
[06:25.18]有什么了不起
[06:26.32]值得大惊小怪
[06:28.74]神宗说
[06:30.14]就不能没有寒风和暴雨吗
[06:33.68]王安石不高兴
[06:35.40]继续生病
[06:38.54]这一次神宗又迁就了王安石
[06:42.16]只要是他推荐的人都予以重用
[06:45.48]王安石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
[06:49.98]但这并不等于皇帝心中就没有阴影
[06:53.16]没有想法
[06:54.41]没有疙瘩
[06:56.32]是啊
[06:57.45]这大宋的江山究竟是谁的
[07:02.51]宋神宗心里翻江倒海
[07:05.27]吕会卿也来火上浇油
[07:08.57]西宁九年六月
[07:10.09]被王康等人逼得跟王安石彻底翻脸的吕会卿在奏折中说了这样的话
[07:16.68]请陛下想想
[07:18.12]陛下平时是以什么人的待遇对待王安石
[07:21.68]王安石又是以何等人自诩的
[07:25.10]三纲五常
[07:26.32]君臣大义和政治规矩
[07:28.82]难道可以由于他一个人而废掉吗
[07:33.20]皇帝很可能心头一紧
[07:37.93]我们不知道皇帝此刻是否想到了西宁五年七月
[07:43.01]那时有个名叫郭逢元的小官突发奇想
[07:46.35]上书朝廷
[07:47.67]请求将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礼仪由君臣改为师生
[07:53.07]还提出取消枢密院
[07:55.17]把权力集中到中书省
[07:57.23]以便王安石大权独揽
[07:59.57]令行禁止
[08:02.27]这真不知是哪根神经大错
[08:05.05]神宗当时就极为不悦
[08:07.41]他对王安石说
[08:09.45]这肯定是个轻浮浅薄的家伙
[08:12.73]王安石却说
[08:14.45]人才难得呀
[08:17.25]嗯
[08:18.65]什么意思
[08:20.72]皇帝不能不有所警惕
[08:24.44]如果神宗还想起西宁七年四月
[08:27.72]就更会心惊胆寒
[08:30.60]当时旱情严重
[08:31.94]朝野不安
[08:33.12]自己也食不甘味
[08:34.36]寝不安眠
[08:36.26]王安石却说什么水旱常数
[08:38.62]不足为虑
[08:39.72]丝毫不肯为朕分忧
[08:42.30]好吧
[08:43.62]你既然是连天命都不畏惧的
[08:46.48]想必也不在乎
[08:47.46]天子不用想了
[08:50.92]宰相必须换人
[08:54.93]毫无疑问
[08:56.09]西宁九年十月下旬
[08:58.25]神宗的心理活动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
[09:02.13]这里说的都是猜测
[09:04.97]但接任的是枢密使吴冲和参知政事王归却很能说明问题
[09:12.59]事实上
[09:13.61]吴冲虽然与王安石是儿女亲家
[09:16.27]对王安石的做派却不以为然
[09:19.59]正史也说的很明确
[09:21.51]吴冲担任宰相是因为中立无私
[09:26.21]至于王归更是阿弥陀佛
[09:29.86]此人是在王安石第一次拜相的同一天任参知政事的
[09:34.62]之前则与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翰林院共事
[09:39.44]西宁元年八月
[09:40.88]那两人为一件事争得不可开交
[09:44.04]王归却对神宗说
[09:45.84]从不同角度看都有道理
[09:48.16]为陛下圣才
[09:51.48]担任宰相后
[09:52.80]王归变得更加乖巧
[09:54.50]绝不多嘴多舌
[09:56.04]一切听从皇帝指挥
[09:58.89]他对自己的定位是
[10:00.77]上殿叫取圣旨
[10:03.17]进殿叫领圣旨
[10:05.17]出殿叫以德圣旨
[10:07.93]人称三职宰相
[10:11.27]神宗皇帝很满意
[10:14.74]这就是邓晚他们看错宋神宗的地方了
[10:19.38]没错
[10:20.26]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主张变法
[10:22.78]也主张集权
[10:24.94]但王安石是为了变法而集权
[10:27.68]宋神宗却是为了集权而变法
[10:31.44]因此当他实现了集权之后
[10:34.00]就不能容忍有人分权
[10:36.73]王安石也必须走人
[10:39.51]哪怕没有了王安石的朝廷和岁月变得非常无趣
[10:43.77]简直乏善可陈
[10:47.46]实际上尽管为了例行改革
[10:50.28]神宗一而再
[10:51.42]再而三的将王安石不喜欢的人打发到外地
[10:55.16]终使王安石一家独大
[10:58.36]但这绝不是神宗理想的模式
[11:00.88]也不是大宋传统的模式
[11:04.00]赵宋官家最喜欢的是朝中大臣既不铁板一块
[11:08.38]也不撕破脸皮
[11:10.16]总有人发表不同意见
[11:12.00]然后由皇帝来终审和仲裁
[11:16.32]这大约就是所谓帝王之术吧
[11:21.87]不过之前北宋朝廷基本上没出大乱子
[11:25.87]也因为士大夫和皇帝都对这祖宗家法心领神会
[11:30.45]小心翼翼维持着方方面面的平衡
[11:34.53]这一点复辟是懂的
[11:37.13]但被王安石搅黄了
[11:39.81]神宗更是懂得
[11:41.21]但被司马光搅黄了
[11:44.09]因为按照神宗的想法
[11:45.97]最好是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在朝
[11:49.45]哪怕轮流坐庄也不错
[11:53.33]问题是司马光做了宰相就一定很好吗
[11:58.98]也难讲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
由果麦文化
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作者 易中天
演播
张大鹏请听
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第十八集帝王心思
王安石最后一次在朝堂上见到宋神宗是哪一天已无从稽考
那天的气氛看起来跟往常没什么两样
王安石便谈起对吕家问的安排
当时吕家问已经回到京师
参与了王庞他们与吕会卿的斗争
但没有被追究
于是王安石便建议任命此人为集贤院学士
皇帝的答复则是放放再说
结果一放就是半个月
因此这天上朝
王安石便旧话重提
皇帝陛下却仍然不肯表态
只是回过头去发呆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神宗却又转过脸来问
听说相公想辞职已经很久了
王安石猝不及防
低头答道

又说
陛下兼流
不敢马上就走
大殿中安静的能听见心跳
皇帝不再说什么
王安石也很快便离开相委
此事未被证实采信
因此真伪莫辩
照理说似乎不该有这样难堪的场面
毕竟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宗家法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因此从太宗到神宗
北宋历任皇帝对朝中大臣都礼誉有加
政治文明的程度远远高于明清两代
孔子主张的君使臣以礼
在宋代应该说得到了实行
事实上
王安石离职以后的待遇并不低
他在罢相一年多之后的元丰元年正月
被封为书国公
又过了一年多
改封金国公
因此人称王京公
甚至到他病故时
虽然掌权的已是反对派
也仍然被追赠了太傅的头衔
宋是彬彬有礼的
至少这事还是
然而客气礼貌并不等于满心欢喜
宋神宗对王安石恐怕也早有不满
责任当然在王安石
众所周知
此人素有偶像公称号
一根筋
刃死理
只论事
不看人
在皇帝面前也倔头倔脑
说起话来胡同里赶猪
直来直去
跟他自己的穿衣戴帽一样不修边幅
常常弄得皇帝和同僚下不了台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比如西宁五年到七年讨论示役法和免疫法
就是皇帝或他人问一句说一句
王安石就顶一句
博一句
简直问都问不得
说到激动时
不是指控同僚结党营私
破坏改革
便是批评神宗不识好歹
不明是非
如此作风
谁受得了
所以神宗第一次罢免王安石
固然有前面说过的种种原因
恐怕也未尝没有这样的考虑
安石啊安石
回到江宁冷静冷静
改改你那臭脾气吧
改了朕还用你
可惜王安石就是不改
其实复出之后的王安石也非麻木不仁
据说他曾经对亲近的人说
现在圣上对我只从得五分
时也德也
可惜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他还是依然故我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甚至想闹情绪就闹情绪
想请病假就请病假
这在王安石
或许既是出于对主义的坚持
也是出于对神宗的信任
他曾在复出之后两三个月时说
臣之所以敢于直言
只因为陛下能够容忍臣下范盐建争
否则安石就算有十个胆子
又岂敢忘记明哲保身的古训
不过陛下修身立德虽然堪比尧舜
是非分明却不如唐太宗
如果敢直言的不能赏
出问题的不能罚
岂能要求大家都说真话
听完这话
宋神宗也笑了
他说
台官只有挨骂挨批和撤职查办的份儿
何尝有过奖赏
现在找个愿意干的都难
王安石说
不知道唐太宗那会儿是不是也这样
这当然可以传为美谈
可惜好景不长
皇帝陛下的忍耐也有限
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应该是熙宁八年十一月
当时宰相韩将和副宰相吕会卿都已离职
朝廷急需人寿
王安石却又请病假了
神宗一天十七次派人探望也不管用
皇帝只好问个究竟
王安石的回答是要狠狠整治那些反对新法的人
神宗很为难
他说 据反映
民间也叫苦
王安石说
冬天刮寒风
夏天下暴雨
老百姓不也叫苦连天吗
有什么了不起
值得大惊小怪
神宗说
就不能没有寒风和暴雨吗
王安石不高兴
继续生病
这一次神宗又迁就了王安石
只要是他推荐的人都予以重用
王安石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
但这并不等于皇帝心中就没有阴影
没有想法
没有疙瘩
是啊
这大宋的江山究竟是谁的
宋神宗心里翻江倒海
吕会卿也来火上浇油
西宁九年六月
被王康等人逼得跟王安石彻底翻脸的吕会卿在奏折中说了这样的话
请陛下想想
陛下平时是以什么人的待遇对待王安石
王安石又是以何等人自诩的
三纲五常
君臣大义和政治规矩
难道可以由于他一个人而废掉吗
皇帝很可能心头一紧
我们不知道皇帝此刻是否想到了西宁五年七月
那时有个名叫郭逢元的小官突发奇想
上书朝廷
请求将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礼仪由君臣改为师生
还提出取消枢密院
把权力集中到中书省
以便王安石大权独揽
令行禁止
这真不知是哪根神经大错
神宗当时就极为不悦
他对王安石说
这肯定是个轻浮浅薄的家伙
王安石却说
人才难得呀

什么意思
皇帝不能不有所警惕
如果神宗还想起西宁七年四月
就更会心惊胆寒
当时旱情严重
朝野不安
自己也食不甘味
寝不安眠
王安石却说什么水旱常数
不足为虑
丝毫不肯为朕分忧
好吧
你既然是连天命都不畏惧的
想必也不在乎
天子不用想了
宰相必须换人
毫无疑问
西宁九年十月下旬
神宗的心理活动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
这里说的都是猜测
但接任的是枢密使吴冲和参知政事王归却很能说明问题
事实上
吴冲虽然与王安石是儿女亲家
对王安石的做派却不以为然
正史也说的很明确
吴冲担任宰相是因为中立无私
至于王归更是阿弥陀佛
此人是在王安石第一次拜相的同一天任参知政事的
之前则与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翰林院共事
西宁元年八月
那两人为一件事争得不可开交
王归却对神宗说
从不同角度看都有道理
为陛下圣才
担任宰相后
王归变得更加乖巧
绝不多嘴多舌
一切听从皇帝指挥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
上殿叫取圣旨
进殿叫领圣旨
出殿叫以德圣旨
人称三职宰相
神宗皇帝很满意
这就是邓晚他们看错宋神宗的地方了
没错
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主张变法
也主张集权
但王安石是为了变法而集权
宋神宗却是为了集权而变法
因此当他实现了集权之后
就不能容忍有人分权
王安石也必须走人
哪怕没有了王安石的朝廷和岁月变得非常无趣
简直乏善可陈
实际上尽管为了例行改革
神宗一而再
再而三的将王安石不喜欢的人打发到外地
终使王安石一家独大
但这绝不是神宗理想的模式
也不是大宋传统的模式
赵宋官家最喜欢的是朝中大臣既不铁板一块
也不撕破脸皮
总有人发表不同意见
然后由皇帝来终审和仲裁
这大约就是所谓帝王之术吧
不过之前北宋朝廷基本上没出大乱子
也因为士大夫和皇帝都对这祖宗家法心领神会
小心翼翼维持着方方面面的平衡
这一点复辟是懂的
但被王安石搅黄了
神宗更是懂得
但被司马光搅黄了
因为按照神宗的想法
最好是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在朝
哪怕轮流坐庄也不错
问题是司马光做了宰相就一定很好吗
也难讲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