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ilingku:047]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43]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00:03.99]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00:06.85]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由果麦文化
[00:10.45]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00:13.29]作者 易中天
[00:15.83]演播 张大鹏
[00:19.09]请听
[00:19.65]第十六卷安史之乱第十八集朝臣内讧
[00:32.71]藩镇割据的同时
[00:34.73]朝臣们在窝里斗
[00:38.64]斗争是激烈的
[00:40.79]从宪宗到宣宗的半个世纪中
[00:43.73]除少数洁身自好或人微言轻者外
[00:47.51]朝臣精卫般的分为两大派系
[00:51.01]各自拉帮结伙
[00:52.59]彼此互不相让
[00:54.47]如果牵涉到人事安排
[00:56.57]更不惜在御前会议上脸红脖子粗
[01:01.43]比如开诚三年正月的某日
[01:05.81]本次会议讨论的是一位被贬官员的工作安排
[01:10.53]这时的皇帝是文宗
[01:13.85]由于反抗宦官乱政失败
[01:16.31]他实际上已成为模范监狱中的体面囚徒
[01:21.61]因此一开始就按照某派系与宦官达成的共识提出
[01:26.61]某某贬到外地好几年了
[01:28.87]给个官位吧
[01:31.72]另一派系的宰相政坛立即亮出红牌
[01:36.50]陛下可怜他
[01:37.62]就让他移动几百里
[01:39.70]如果要提拔
[01:41.06]臣申请让位
[01:44.72]政坛的同伙也说
[01:46.60]那家伙专搞派系
[01:48.20]是小人
[01:50.58]对立面则说
[01:52.14]做事要公道
[01:53.70]不能讲个人好恶
[01:56.26]文宗也说
[01:58.70]给个刺史还是可以的
[02:01.72]政坛却说
[02:03.48]顶多让他做红州司马
[02:07.76]洪州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02:10.76]距离长安三千里
[02:13.44]而且那人原本就是衡州的司马
[02:17.28]衡州司马调任洪州司马
[02:20.16]只不过从中州调到了大州
[02:23.57]抱他的人当然不干
[02:25.55]于是两派在皇帝面前炒成一锅粥
[02:28.69]互相攻击
[02:29.95]不可开交
[02:33.29]退朝后
[02:34.43]文宗问身边人
[02:37.61]宰相这样像话吗
[02:41.73]身边人说
[02:43.77]是不像话
[02:45.73]但政坛他们也是一片忠心
[02:52.05]文宗没有再说什么
[02:54.01]也无话可说
[02:56.76]他早已领教了两派的势同水火和义气用事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
[03:04.38]因此曾经不无感慨的说
[03:07.00]消灭朝中派系比消灭河北叛贼还难
[03:12.84]朝臣们却不承认这一点
[03:17.28]有一次宪宗皇帝问
[03:20.20]派系斗争这么严重
[03:22.32]为什么
[03:24.42]宰相李绛回答说
[03:27.36]一位
[03:27.78]历朝历代的帝王
[03:29.46]最痛恨的就是派系斗争
[03:32.33]因此小人要攻击君子
[03:34.67]就说他们搞派系
[03:37.15]派系这东西说起来可恶
[03:39.59]查起来没影
[03:40.79]最方便用来整人
[03:42.89]何况君子和君子本来就同声相应
[03:46.19]同气相求
[03:47.91]难道一定要让君子和小人苟且在一起才叫没有派系吗
[03:54.01]结论是
[03:55.01]没有派系斗争
[03:56.97]只有君子小人
[04:00.23]或者说
[04:01.13]君子在一起叫同道
[04:03.90]小人在一起叫膨达
[04:09.23]这话听起来似乎在理
[04:11.45]实际操作却很困难
[04:14.49]至少我们无法分辨当时的两派究竟谁是君子
[04:19.05]谁是小人
[04:20.99]甚至不能通过对无辜者的同情心来进行判断
[04:26.42]因为在唐文宗感叹去河北贼役去朝中彭党南之后不久
[04:33.24]两派的领军人物都被打压排挤出京
[04:36.94]而且一贬再贬
[04:39.20]罪名则都是莫须有
[04:43.74]同样
[04:44.60]我们也很难指控那些实施排挤诬陷的人
[04:48.82]因为他们以反对宦官乱政为己任
[04:51.98]而且为此献出了生命
[04:55.50]何况
[04:56.34]如果这几个人是小人
[04:58.12]岂非证明受打压的是君子
[05:01.22]都是君子
[05:02.24]又为什么要弄得势不两立
[05:04.28]你死我活
[05:06.16]讲不通吧
[05:08.78]君子小人论可以休矣
[05:13.26]但朝臣分为两派却是事实
[05:17.74]比如李绛就跟另一位宰相李吉甫是死对头
[05:22.92]吉府主张什么
[05:24.34]他就反对什么
[05:26.82]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跟李宗敏
[05:29.72]牛僧儒又是死对头
[05:33.16]前面所说政坛要打压的那个被贬官员就是李宗敏
[05:39.34]所以中晚唐的派系斗争便又叫二里党争或牛里党争
[05:48.22]牛僧儒和李德裕都不是小人
[05:52.91]前者拜相是因为唐穆宗意外发现他是拒绝贿赂的清官
[05:58.95]后者则在得势之后
[06:00.79]不顾唐武宗的意愿
[06:02.39]顶着宦官裘世良的压力
[06:04.49]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政治对手请命
[06:08.38]终于在刀下救回了两位前任宰相的性命
[06:13.86]那么两派窝里斗又是为什么呢
[06:19.66]与藩镇有关
[06:21.46]与出身也有关
[06:25.30]李德裕和政坛代表着北朝以来延续数百年的关东氏族
[06:31.32]牛僧儒和李宗敏一派则多半是进士出身的科举官员
[06:36.98]在对待藩镇和外族的问题上
[06:39.80]前者持强硬态度
[06:41.88]后者主张和平解决
[06:45.46]换句话说
[06:46.72]氏族系是鹰派
[06:48.92]科举系是鸽派
[06:52.96]政件加门户当然针锋相对
[06:57.22]氏族系甚至恨不得废了进士科的考试
[07:00.22]只留下明经科
[07:02.91]政坛就对文宗说
[07:05.05]官员有能力就行
[07:06.81]何必还要才艺
[07:09.07]陈后主和隋炀帝倒是文采斐然
[07:12.25]结果国破家亡
[07:15.01]进士也一样轻浮浅薄
[07:17.95]不堪重用
[07:21.25]文宗弱弱的说
[07:23.37]呃
[07:23.97]也不能一概而论吧
[07:26.21]清国的人未必都是进士出身
[07:28.85]科举官员中也有敦厚的
[07:31.65]再说了
[07:32.53]进士科的设立已经两百年
[07:34.61]总不能说废就废
[07:37.71]政坛说
[07:39.27]那也不能太抬举
[07:43.37]态度如此强硬
[07:45.09]底气从何而来
[07:48.27]宦官
[07:51.75]没有证据表明政坛与宦官有什么勾连
[07:56.21]但朝臣的派系与宦官的帮派则大约确有瓜葛
[08:02.59]主战的氏族系里吉府一派在宪宗朝得势
[08:07.03]就不仅因为宪宗皇帝要遏制藩镇
[08:10.41]也因为宦官头子土突成摧是鹰派
[08:15.34]相反
[08:16.28]当宪宗皇帝和土突成崔死于非命
[08:19.98]皇帝和宦官头子都换了人时
[08:22.90]用兵就变成了裁军
[08:25.84]掌权的也变成科举系的李宗民和牛僧儒了
[08:33.03]此后的发展同样令人沮丧
[08:36.57]杀了土突成崔的宦官王守成也被杀掉
[08:41.41]把持内廷的是专横跋扈的裘世良
[08:46.36]结果李宗敏和牛僧儒都被贬到千里之外
[08:50.34]李德裕则再次拜相
[08:52.88]直至官居太尉
[08:54.78]封魏国公
[08:56.34]达到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09:00.38]两派势力的消长几乎与宦官头子的更换同步
[09:07.70]但要说政局完全由宦官左右
[09:10.84]皇帝和朝臣不过傀儡和演员
[09:14.16]则未免言过其实
[09:17.03]要知道事宴熏天如求世良
[09:20.07]后来也遭到礼德与抵制
[09:22.31]并因为感到恐惧而申请退休
[09:27.79]进行道德批判就更没有必要
[09:32.07]事实上
[09:33.03]不管人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09:35.61]都得承认宦官是长安政界的组成部分
[09:40.71]一个顺理成章和毋庸置疑的结论是
[09:44.47]官员如果不跟宦官进行广泛的接触
[09:47.79]达成某种幕后的和解默契
[09:51.09]就将一事无成
[09:55.19]何况皇帝也并非无所作为
[09:59.33]宣宗听政第二天
[10:01.33]李德裕就被免去相职
[10:03.83]而且一贬再贬
[10:06.69]最后由于制造冤案的丑闻东窗事发
[10:10.21]被贬为衙州司户参军
[10:13.01]也就是在今天的海南省琼山市做管民政的小吏
[10:18.33]级别从八品下
[10:21.75]这可真是一跟头栽到底
[10:26.55]想当时李德裕在崖州恐怕悲愤满腔
[10:31.37]据说在他常常登临的望雀亭上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10:37.99]独上江亭望帝京
[10:41.21]鸟飞犹是半年成
[10:45.13]碧山野恐人归去
[10:47.49]百匝千遭绕郡城
[10:52.51]的确
[10:53.63]他是回不去了
[10:57.15]不可能再回长安的
[10:58.73]李德裕在崖州孤独的走来走去
[11:03.17]有次走到一座禅院
[11:05.03]看见内壁挂着十几个葫芦
[11:07.49]于是他问方丈
[11:09.95]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11:11.81]可以救救弟子吗
[11:14.75]方丈一声长叹
[11:18.19]哪里是什么药
[11:20.13]是骨灰
[11:22.62]这些人都是太尉您当年为了泄私愤贬死在这里的
[11:29.94]李德裕闻言怅然若失
[11:33.18]心痛如绞
[11:35.88]当晚
[11:37.06]他与世长辞
[11:41.78]此后没过多久
[11:43.32]由于内廷的宦官不再发生冲突
[11:46.26]也不再与外朝的大臣分别勾连
[11:49.66]朝中派系也在宣宗去世之后自行解体
[11:54.22]烟消云散
[11:56.66]只不过那时离亡国已经不算太远
[12:03.09]如此看来
[12:04.31]闹得沸沸扬扬
[12:05.69]前后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派系斗争岂是无聊透顶
[12:11.87]原本应该成为帝国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级
[12:15.61]除了充当宦官的应声虫和附属品
[12:19.01]便只能在结党营私和勾心斗角中发挥聪明才智
[12:24.69]结果不但扼杀人才
[12:27.17]而且消耗国力
[12:30.32]因此
[12:31.30]当内讧终于结束时
[12:33.80]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内部力量已经荡然无存
[12:39.22]虚弱衰朽的王朝甚至没有力气为自己挖一个坟墓
[12:44.78]只能依靠外来力量合上灌溉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1.43]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00:03.99]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00:06.85]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由果麦文化
[00:10.45]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00:13.29]作者 易中天
[00:15.83]演播 张大鹏
[00:19.09]请听
[00:19.65]第十六卷安史之乱第十八集朝臣内讧
[00:32.71]藩镇割据的同时
[00:34.73]朝臣们在窝里斗
[00:38.64]斗争是激烈的
[00:40.79]从宪宗到宣宗的半个世纪中
[00:43.73]除少数洁身自好或人微言轻者外
[00:47.51]朝臣精卫般的分为两大派系
[00:51.01]各自拉帮结伙
[00:52.59]彼此互不相让
[00:54.47]如果牵涉到人事安排
[00:56.57]更不惜在御前会议上脸红脖子粗
[01:01.43]比如开诚三年正月的某日
[01:05.81]本次会议讨论的是一位被贬官员的工作安排
[01:10.53]这时的皇帝是文宗
[01:13.85]由于反抗宦官乱政失败
[01:16.31]他实际上已成为模范监狱中的体面囚徒
[01:21.61]因此一开始就按照某派系与宦官达成的共识提出
[01:26.61]某某贬到外地好几年了
[01:28.87]给个官位吧
[01:31.72]另一派系的宰相政坛立即亮出红牌
[01:36.50]陛下可怜他
[01:37.62]就让他移动几百里
[01:39.70]如果要提拔
[01:41.06]臣申请让位
[01:44.72]政坛的同伙也说
[01:46.60]那家伙专搞派系
[01:48.20]是小人
[01:50.58]对立面则说
[01:52.14]做事要公道
[01:53.70]不能讲个人好恶
[01:56.26]文宗也说
[01:58.70]给个刺史还是可以的
[02:01.72]政坛却说
[02:03.48]顶多让他做红州司马
[02:07.76]洪州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02:10.76]距离长安三千里
[02:13.44]而且那人原本就是衡州的司马
[02:17.28]衡州司马调任洪州司马
[02:20.16]只不过从中州调到了大州
[02:23.57]抱他的人当然不干
[02:25.55]于是两派在皇帝面前炒成一锅粥
[02:28.69]互相攻击
[02:29.95]不可开交
[02:33.29]退朝后
[02:34.43]文宗问身边人
[02:37.61]宰相这样像话吗
[02:41.73]身边人说
[02:43.77]是不像话
[02:45.73]但政坛他们也是一片忠心
[02:52.05]文宗没有再说什么
[02:54.01]也无话可说
[02:56.76]他早已领教了两派的势同水火和义气用事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
[03:04.38]因此曾经不无感慨的说
[03:07.00]消灭朝中派系比消灭河北叛贼还难
[03:12.84]朝臣们却不承认这一点
[03:17.28]有一次宪宗皇帝问
[03:20.20]派系斗争这么严重
[03:22.32]为什么
[03:24.42]宰相李绛回答说
[03:27.36]一位
[03:27.78]历朝历代的帝王
[03:29.46]最痛恨的就是派系斗争
[03:32.33]因此小人要攻击君子
[03:34.67]就说他们搞派系
[03:37.15]派系这东西说起来可恶
[03:39.59]查起来没影
[03:40.79]最方便用来整人
[03:42.89]何况君子和君子本来就同声相应
[03:46.19]同气相求
[03:47.91]难道一定要让君子和小人苟且在一起才叫没有派系吗
[03:54.01]结论是
[03:55.01]没有派系斗争
[03:56.97]只有君子小人
[04:00.23]或者说
[04:01.13]君子在一起叫同道
[04:03.90]小人在一起叫膨达
[04:09.23]这话听起来似乎在理
[04:11.45]实际操作却很困难
[04:14.49]至少我们无法分辨当时的两派究竟谁是君子
[04:19.05]谁是小人
[04:20.99]甚至不能通过对无辜者的同情心来进行判断
[04:26.42]因为在唐文宗感叹去河北贼役去朝中彭党南之后不久
[04:33.24]两派的领军人物都被打压排挤出京
[04:36.94]而且一贬再贬
[04:39.20]罪名则都是莫须有
[04:43.74]同样
[04:44.60]我们也很难指控那些实施排挤诬陷的人
[04:48.82]因为他们以反对宦官乱政为己任
[04:51.98]而且为此献出了生命
[04:55.50]何况
[04:56.34]如果这几个人是小人
[04:58.12]岂非证明受打压的是君子
[05:01.22]都是君子
[05:02.24]又为什么要弄得势不两立
[05:04.28]你死我活
[05:06.16]讲不通吧
[05:08.78]君子小人论可以休矣
[05:13.26]但朝臣分为两派却是事实
[05:17.74]比如李绛就跟另一位宰相李吉甫是死对头
[05:22.92]吉府主张什么
[05:24.34]他就反对什么
[05:26.82]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跟李宗敏
[05:29.72]牛僧儒又是死对头
[05:33.16]前面所说政坛要打压的那个被贬官员就是李宗敏
[05:39.34]所以中晚唐的派系斗争便又叫二里党争或牛里党争
[05:48.22]牛僧儒和李德裕都不是小人
[05:52.91]前者拜相是因为唐穆宗意外发现他是拒绝贿赂的清官
[05:58.95]后者则在得势之后
[06:00.79]不顾唐武宗的意愿
[06:02.39]顶着宦官裘世良的压力
[06:04.49]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政治对手请命
[06:08.38]终于在刀下救回了两位前任宰相的性命
[06:13.86]那么两派窝里斗又是为什么呢
[06:19.66]与藩镇有关
[06:21.46]与出身也有关
[06:25.30]李德裕和政坛代表着北朝以来延续数百年的关东氏族
[06:31.32]牛僧儒和李宗敏一派则多半是进士出身的科举官员
[06:36.98]在对待藩镇和外族的问题上
[06:39.80]前者持强硬态度
[06:41.88]后者主张和平解决
[06:45.46]换句话说
[06:46.72]氏族系是鹰派
[06:48.92]科举系是鸽派
[06:52.96]政件加门户当然针锋相对
[06:57.22]氏族系甚至恨不得废了进士科的考试
[07:00.22]只留下明经科
[07:02.91]政坛就对文宗说
[07:05.05]官员有能力就行
[07:06.81]何必还要才艺
[07:09.07]陈后主和隋炀帝倒是文采斐然
[07:12.25]结果国破家亡
[07:15.01]进士也一样轻浮浅薄
[07:17.95]不堪重用
[07:21.25]文宗弱弱的说
[07:23.37]呃
[07:23.97]也不能一概而论吧
[07:26.21]清国的人未必都是进士出身
[07:28.85]科举官员中也有敦厚的
[07:31.65]再说了
[07:32.53]进士科的设立已经两百年
[07:34.61]总不能说废就废
[07:37.71]政坛说
[07:39.27]那也不能太抬举
[07:43.37]态度如此强硬
[07:45.09]底气从何而来
[07:48.27]宦官
[07:51.75]没有证据表明政坛与宦官有什么勾连
[07:56.21]但朝臣的派系与宦官的帮派则大约确有瓜葛
[08:02.59]主战的氏族系里吉府一派在宪宗朝得势
[08:07.03]就不仅因为宪宗皇帝要遏制藩镇
[08:10.41]也因为宦官头子土突成摧是鹰派
[08:15.34]相反
[08:16.28]当宪宗皇帝和土突成崔死于非命
[08:19.98]皇帝和宦官头子都换了人时
[08:22.90]用兵就变成了裁军
[08:25.84]掌权的也变成科举系的李宗民和牛僧儒了
[08:33.03]此后的发展同样令人沮丧
[08:36.57]杀了土突成崔的宦官王守成也被杀掉
[08:41.41]把持内廷的是专横跋扈的裘世良
[08:46.36]结果李宗敏和牛僧儒都被贬到千里之外
[08:50.34]李德裕则再次拜相
[08:52.88]直至官居太尉
[08:54.78]封魏国公
[08:56.34]达到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09:00.38]两派势力的消长几乎与宦官头子的更换同步
[09:07.70]但要说政局完全由宦官左右
[09:10.84]皇帝和朝臣不过傀儡和演员
[09:14.16]则未免言过其实
[09:17.03]要知道事宴熏天如求世良
[09:20.07]后来也遭到礼德与抵制
[09:22.31]并因为感到恐惧而申请退休
[09:27.79]进行道德批判就更没有必要
[09:32.07]事实上
[09:33.03]不管人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09:35.61]都得承认宦官是长安政界的组成部分
[09:40.71]一个顺理成章和毋庸置疑的结论是
[09:44.47]官员如果不跟宦官进行广泛的接触
[09:47.79]达成某种幕后的和解默契
[09:51.09]就将一事无成
[09:55.19]何况皇帝也并非无所作为
[09:59.33]宣宗听政第二天
[10:01.33]李德裕就被免去相职
[10:03.83]而且一贬再贬
[10:06.69]最后由于制造冤案的丑闻东窗事发
[10:10.21]被贬为衙州司户参军
[10:13.01]也就是在今天的海南省琼山市做管民政的小吏
[10:18.33]级别从八品下
[10:21.75]这可真是一跟头栽到底
[10:26.55]想当时李德裕在崖州恐怕悲愤满腔
[10:31.37]据说在他常常登临的望雀亭上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10:37.99]独上江亭望帝京
[10:41.21]鸟飞犹是半年成
[10:45.13]碧山野恐人归去
[10:47.49]百匝千遭绕郡城
[10:52.51]的确
[10:53.63]他是回不去了
[10:57.15]不可能再回长安的
[10:58.73]李德裕在崖州孤独的走来走去
[11:03.17]有次走到一座禅院
[11:05.03]看见内壁挂着十几个葫芦
[11:07.49]于是他问方丈
[11:09.95]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11:11.81]可以救救弟子吗
[11:14.75]方丈一声长叹
[11:18.19]哪里是什么药
[11:20.13]是骨灰
[11:22.62]这些人都是太尉您当年为了泄私愤贬死在这里的
[11:29.94]李德裕闻言怅然若失
[11:33.18]心痛如绞
[11:35.88]当晚
[11:37.06]他与世长辞
[11:41.78]此后没过多久
[11:43.32]由于内廷的宦官不再发生冲突
[11:46.26]也不再与外朝的大臣分别勾连
[11:49.66]朝中派系也在宣宗去世之后自行解体
[11:54.22]烟消云散
[11:56.66]只不过那时离亡国已经不算太远
[12:03.09]如此看来
[12:04.31]闹得沸沸扬扬
[12:05.69]前后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派系斗争岂是无聊透顶
[12:11.87]原本应该成为帝国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级
[12:15.61]除了充当宦官的应声虫和附属品
[12:19.01]便只能在结党营私和勾心斗角中发挥聪明才智
[12:24.69]结果不但扼杀人才
[12:27.17]而且消耗国力
[12:30.32]因此
[12:31.30]当内讧终于结束时
[12:33.80]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内部力量已经荡然无存
[12:39.22]虚弱衰朽的王朝甚至没有力气为自己挖一个坟墓
[12:44.78]只能依靠外来力量合上灌溉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体验文化寻根之旅
解开诸多历史疑惑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有声书由果麦文化
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作者 易中天
演播 张大鹏
请听
第十六卷安史之乱第十八集朝臣内讧
藩镇割据的同时
朝臣们在窝里斗
斗争是激烈的
从宪宗到宣宗的半个世纪中
除少数洁身自好或人微言轻者外
朝臣精卫般的分为两大派系
各自拉帮结伙
彼此互不相让
如果牵涉到人事安排
更不惜在御前会议上脸红脖子粗
比如开诚三年正月的某日
本次会议讨论的是一位被贬官员的工作安排
这时的皇帝是文宗
由于反抗宦官乱政失败
他实际上已成为模范监狱中的体面囚徒
因此一开始就按照某派系与宦官达成的共识提出
某某贬到外地好几年了
给个官位吧
另一派系的宰相政坛立即亮出红牌
陛下可怜他
就让他移动几百里
如果要提拔
臣申请让位
政坛的同伙也说
那家伙专搞派系
是小人
对立面则说
做事要公道
不能讲个人好恶
文宗也说
给个刺史还是可以的
政坛却说
顶多让他做红州司马
洪州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距离长安三千里
而且那人原本就是衡州的司马
衡州司马调任洪州司马
只不过从中州调到了大州
抱他的人当然不干
于是两派在皇帝面前炒成一锅粥
互相攻击
不可开交
退朝后
文宗问身边人
宰相这样像话吗
身边人说
是不像话
但政坛他们也是一片忠心
文宗没有再说什么
也无话可说
他早已领教了两派的势同水火和义气用事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
因此曾经不无感慨的说
消灭朝中派系比消灭河北叛贼还难
朝臣们却不承认这一点
有一次宪宗皇帝问
派系斗争这么严重
为什么
宰相李绛回答说
一位
历朝历代的帝王
最痛恨的就是派系斗争
因此小人要攻击君子
就说他们搞派系
派系这东西说起来可恶
查起来没影
最方便用来整人
何况君子和君子本来就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难道一定要让君子和小人苟且在一起才叫没有派系吗
结论是
没有派系斗争
只有君子小人
或者说
君子在一起叫同道
小人在一起叫膨达
这话听起来似乎在理
实际操作却很困难
至少我们无法分辨当时的两派究竟谁是君子
谁是小人
甚至不能通过对无辜者的同情心来进行判断
因为在唐文宗感叹去河北贼役去朝中彭党南之后不久
两派的领军人物都被打压排挤出京
而且一贬再贬
罪名则都是莫须有
同样
我们也很难指控那些实施排挤诬陷的人
因为他们以反对宦官乱政为己任
而且为此献出了生命
何况
如果这几个人是小人
岂非证明受打压的是君子
都是君子
又为什么要弄得势不两立
你死我活
讲不通吧
君子小人论可以休矣
但朝臣分为两派却是事实
比如李绛就跟另一位宰相李吉甫是死对头
吉府主张什么
他就反对什么
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跟李宗敏
牛僧儒又是死对头
前面所说政坛要打压的那个被贬官员就是李宗敏
所以中晚唐的派系斗争便又叫二里党争或牛里党争
牛僧儒和李德裕都不是小人
前者拜相是因为唐穆宗意外发现他是拒绝贿赂的清官
后者则在得势之后
不顾唐武宗的意愿
顶着宦官裘世良的压力
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政治对手请命
终于在刀下救回了两位前任宰相的性命
那么两派窝里斗又是为什么呢
与藩镇有关
与出身也有关
李德裕和政坛代表着北朝以来延续数百年的关东氏族
牛僧儒和李宗敏一派则多半是进士出身的科举官员
在对待藩镇和外族的问题上
前者持强硬态度
后者主张和平解决
换句话说
氏族系是鹰派
科举系是鸽派
政件加门户当然针锋相对
氏族系甚至恨不得废了进士科的考试
只留下明经科
政坛就对文宗说
官员有能力就行
何必还要才艺
陈后主和隋炀帝倒是文采斐然
结果国破家亡
进士也一样轻浮浅薄
不堪重用
文宗弱弱的说
呃
也不能一概而论吧
清国的人未必都是进士出身
科举官员中也有敦厚的
再说了
进士科的设立已经两百年
总不能说废就废
政坛说
那也不能太抬举
态度如此强硬
底气从何而来
宦官
没有证据表明政坛与宦官有什么勾连
但朝臣的派系与宦官的帮派则大约确有瓜葛
主战的氏族系里吉府一派在宪宗朝得势
就不仅因为宪宗皇帝要遏制藩镇
也因为宦官头子土突成摧是鹰派
相反
当宪宗皇帝和土突成崔死于非命
皇帝和宦官头子都换了人时
用兵就变成了裁军
掌权的也变成科举系的李宗民和牛僧儒了
此后的发展同样令人沮丧
杀了土突成崔的宦官王守成也被杀掉
把持内廷的是专横跋扈的裘世良
结果李宗敏和牛僧儒都被贬到千里之外
李德裕则再次拜相
直至官居太尉
封魏国公
达到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两派势力的消长几乎与宦官头子的更换同步
但要说政局完全由宦官左右
皇帝和朝臣不过傀儡和演员
则未免言过其实
要知道事宴熏天如求世良
后来也遭到礼德与抵制
并因为感到恐惧而申请退休
进行道德批判就更没有必要
事实上
不管人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都得承认宦官是长安政界的组成部分
一个顺理成章和毋庸置疑的结论是
官员如果不跟宦官进行广泛的接触
达成某种幕后的和解默契
就将一事无成
何况皇帝也并非无所作为
宣宗听政第二天
李德裕就被免去相职
而且一贬再贬
最后由于制造冤案的丑闻东窗事发
被贬为衙州司户参军
也就是在今天的海南省琼山市做管民政的小吏
级别从八品下
这可真是一跟头栽到底
想当时李德裕在崖州恐怕悲愤满腔
据说在他常常登临的望雀亭上留下了这样一首诗
独上江亭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成
碧山野恐人归去
百匝千遭绕郡城
的确
他是回不去了
不可能再回长安的
李德裕在崖州孤独的走来走去
有次走到一座禅院
看见内壁挂着十几个葫芦
于是他问方丈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可以救救弟子吗
方丈一声长叹
哪里是什么药
是骨灰
这些人都是太尉您当年为了泄私愤贬死在这里的
李德裕闻言怅然若失
心痛如绞
当晚
他与世长辞
此后没过多久
由于内廷的宦官不再发生冲突
也不再与外朝的大臣分别勾连
朝中派系也在宣宗去世之后自行解体
烟消云散
只不过那时离亡国已经不算太远
如此看来
闹得沸沸扬扬
前后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派系斗争岂是无聊透顶
原本应该成为帝国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级
除了充当宦官的应声虫和附属品
便只能在结党营私和勾心斗角中发挥聪明才智
结果不但扼杀人才
而且消耗国力
因此
当内讧终于结束时
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内部力量已经荡然无存
虚弱衰朽的王朝甚至没有力气为自己挖一个坟墓
只能依靠外来力量合上灌溉